Page 6 - pr2013no4

Basic HTML Version

心理学研究
(
网络版
)
Xinlixue Yanjiu (Online)
28
行为信息,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体对隐含在表面行
为后面的原因的知觉。先前研究表明内外归因过程
影响着个体的自信,内归因提升个体自信,外归因
削弱个体自信
(
车丽萍
, 2007;
秦东波等
, 2009)
。依
Rotter
的控制点理论,内控者认为自己有能力控
制行为结果,坚信事件成败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
度;而外控者控制感弱,认为行为结果都是由自身
之外的因素造成的,归因倾向包含了对自身能力、
价值的一种肯定或否定,内归因者肯定自我能力,
自我评价高,故自信高;外归因者否定自我能力,
自我评价低,故自信低
(Judge and Bono, 2001)
。但
这些探索归因过程对自信影响的研究,仅限于自信
的整体。然而,自信并不是只有水平高低的一维整
体,亦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如自信的清晰度和稳定
性成分独立于自信水平在个体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毕重增和黄希庭
, 2006;
继元和毕重增
, 2012)
自信的结构既是个体对自身自信监测的结果,又
起着维持自信内在一致性、保障自信水平稳定平衡的
功能。归因的过程和结果,可能直接影响自信,也可
能受自信结构成分的监控和调节,即通过结构成分作
为中介影响自信。从清晰度和稳定性自我认知的角度
看,二者均属于自我的元水平。元水平是对个体认知
活动进行的认知,对客体水平存在“监测”和“控制”
作用,监测是元水平从客体水平获得信息,并使得认
知主体更为清晰地了解当前的状态;控制则是元水平
对客体水平的调节,引导着个体当前的认知活动
(Kolb and Kolb, 2008)
。在自信的各个成分当中,自信
水平是个体对自身自信高、低程度的认知和判断,而
清晰度、稳定性等结构成分则监测个体对自信水平的
判断,接受自信水平的波动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
着个体对自信水平的调控。
另一方面,归因并不仅通过自我肯定增强自信
.
内归因者具有更多的策略知识、更强的策略使用倾
向以及高自我觉知
(Duval and Silvia, 2002)
,高自我
聚焦会诱发个体做出更多的内归因。由于内归因会
促使个体更高的自我聚焦和内省程度,这种思考和
内省又将增强个体对自身自信信息的确认,使其变
得更清晰和稳定。因此,归因在促进自信结构成分
的提升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检测自信结构成分是否可作为监测、调节着
个体的自信水平,本研究在归因-自信结构框架的
基础上,认为自信的结构成分将监测到自信的波动
与变化,使个体清晰认知自我状态,并在认知自信
变化的基础上调节、控制自信水平的波动,实现对
自信稳定性的维持,即表现出归因-自信结构成分-
自信的中介路径。
1
研究材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招募自愿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学生
750
人,有效
数据
673
人,其中男生
339
人,女生
334
人;年龄
15.5±2.02
岁。
1.2
研究工具
总体自信问卷
(
毕重增和黄希庭
, 2006)
。其中总
体自信
12
道题,得分越高表示越自信;自信清晰
6
道题,波动性
6
道题,得分越高表示自信越清
晰越稳定。本研究中,总体自信、自信清晰度、自
信稳定性的内部一致性克龙巴赫
α
系数分别
.89
.82
.73
多维度
——
多归因方式问卷
(
于欣
, 1993,
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
, (S): 285-288)
。量表共
48
题,
24
涉及学业成就,另
24
道涉及人际关系。每部分又
分为成功和失败各
12
道题。无论成功或者失败,
都可从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四个方面进行归因。
其中能力和努力两维度得分之和减去背景和运气
两维度得分之和,即归因方式得分,得分越高表示
越倾向于进行内归因。本研究中,此问卷的内部一
致性克隆巴赫
α
系数为
.84
1.3
研究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收回问卷后,剔
除作答不全和答案有明显反应定势者,将数据录入
SPSS 19.0
进行管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归因方式与自信、自信清晰度、自信稳
定性的相关分析
1
的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其自信、
自信清晰度、自信稳定性均成正相关,表明个体越
倾向于内归因,其自信水平越高,越能清晰地认知
和维持自身的自信水平。
2.2
归因方式
自信结构成分(自信清晰度和稳定
性)
自信的中介检验
以归因方式为自变量、自信结构成分
(
自信清晰
度和稳定性分数之和
)
为中介变量、总体自信为因变
量,进行中介检验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