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2012no42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
10
,
1312
-
1316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312
-
1316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314
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BI-
pta
(
3)
,导入
E. coli
DH5α
进行酶切和
PCR
,均得到一条
1 069 bp
目标片段,
说明
pBI-
pta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正确的,可以
用于基因转化研究。
1.5
转基因棉花植株及其后代的抗性筛选和分子鉴定
以陇棉
2
号为受体材料,做
2 000
个导入处理,
收获
T
0
棉铃共
130
个,导入材料成铃率为
6.5%
T
0
棉铃种子按单粒种植,经卡那霉素筛选获
T
1
抗性植株
5
株,单株收获并进行室内考种。抗
性植株与对照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发现,两者在植
株形态与经济性状上无明显差别。
2 500 mg/L
卡那霉素连续涂抹棉花第一片真
7 d
后,对照及导入材料仅有个别植株
(<5%)
有叶
片变薄、变大和发黄症状;
4 000 mg/L
卡那霉素涂
5~7 d
后,约有
50%
以上植株叶片明显黄化或出
现黄色斑点;
6 000 mg/L
卡那霉素涂抹
3~6 d
后,
50%~96%
植株黄化
(
4)
。在后续转基因棉花的
筛选中直接选用了
6 000 mg/L
卡那霉素作为筛选浓
度、筛选周期为
6 d
,每批转基因材料筛选周期缩
短约
14 d
T
2
植株中,
23
株卡那霉素
6 000 mg/L
的黄化
植株
PCR
扩增没有出现
pta
npt
Ⅱ目的条带;
14
抗性植株中有
6
株扩增出了
npt
Ⅱ的目的条带
(
5)
但都没有扩增出
pta
基因。
PCR
分子鉴定结果初步
表明,外源
npt
Ⅱ已整合到棉花的基因组中。
2
讨论
在早先的实验中,证明所克隆的半夏凝集素基
因具有较好的抑制蚜虫效果,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蚜
口密度抑制率在
25.5%~89.4%
,平均蚜口密度抑制
率为
56.2% (
张正英等
, 2010)
。本研究通过花粉管通
道法将半夏凝集素基因直接转入棉花品种陇棉
2
中,通过抗性筛选和
PCR
分析证明获得了转基因后
代。对
T
1
抗性植株在伏蚜期田间调查单株蚜量,以
棉株顶部
5
叶中受害叶最重叶片为标准叶,结果初
步显示抗性植株对棉蚜表现中抗水平,抗性植株蚜
害减退率较对照高
10%
。抗虫性是否稳定表达,需
要继续验证。
花粉管通道法操作简单,转化成本较低,为农
作物育种提供了创造新种质的新途径。多数利用花
粉管通道法获得转化棉花后代的研究报告,提供了
分子生物学证据
(
翁坚等
, 1984;
郭三堆等
, 1999;
德旺等
, 1999)
。但是,转化后代假阳性植株多,鉴
4 6 000 mg/L
卡那霉素筛选转化棉花
Figure 4 Transgenic cotton identified by kanamycin selection
with 6 000 mg/L
定工作量大,总体转化效率低
(
周小云等
, 2008,
物技术
, 18(2): 93-95)
。本研究从
6 000 mg/L
卡那霉
素抗性植株中检测出了报告基因
npt
Ⅱ,而非抗性
植株没有扩增出
npt
Ⅱ基因,说明
6 000 mg/L
那霉素的筛选是可靠的。但这个浓度比刘方等
(
刘方
, 2008,
中国棉花
, (8): 16)
建议的要高,与马纪等
(2008)
相同。
在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的
PCR
分子鉴定中,没
有扩增到
pta
,可能与马盾等
(
马盾等
, 2007,
新疆农
业科学
, 44(S3): 105-107)
报道的外源基因丢失和外
DNA
的遗传不稳定有关。
本研究中选用了
4
种不同的受体材料,所做处
理数相同,但只有陇棉
2
号得到的转化植株,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