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年
,
第
10
卷
,
第
1479-1486
页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479-1486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483
表
2
供试大麦品种
5
个抗赤霉病
QTL
的连锁标记位点差异
Table 2 The allele variation of markers linked to the five QTL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in barley
品种
Cultivar
QTL1
QTL2
QTL3
QTL4
QTL5
Bmac0093 HVBKASI Bmag0125
Ebmac0415
Bmac0067
HVM65
Bmag0807
苏花
2
号
Suhua 2
-
+
+
+
-
-
-
新宇
03~3
Xinyu03~3
+
+
+
+
-
-
-
5E003
+
-
-
+
-
-
+
苏
B0608
Su B0608
+
+
+
-
-
-
-
扬农啤
5
号
Yangnongpi5
-
+
+
+
-
-
-
苏啤
3
号
Supi3
+
+
-
+
-
-
+
苏啤
4
号
Supi4
+
-
-
+
-
+
盐
99175
Yan99175
+
-
-
-
-
+
申河
085
Shenhe085
-
-
+
-
-
-
+
扬辐
6008
Yangfu6008
-
+
+
-
-
-
-
如东
5218
Rudong5218
-
+
-
+
-
-
-
连
9723
Lian9723
+
+
+
+
-
-
-
单二
Daner
+
+
+
-
-
-
+
甘啤
2
号
Ganpi2
+
+
+
-
-
+
-
后的病穗率,在一程度上也能反应品种的抗侵染能
力,但由于多数品种接近或达到
100%
,无法很好地
区分品种间的抗性,因此以单花滴注或孢子喷雾接
种后
14 d
或
21 d
的病小穗数或病小穗率作为品种的
综合抗赤霉病指标能客观反应品种的抗病性。
利用均匀分布于基因组上的分子标记对品种
进行基因型鉴定,可较好地揭示品种间的遗传关
系,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间遗传相似性较高,反之
则较低。
Wingbermuehle
等
(2004)
对多个中抗赤霉病
大麦品种进行聚类,发现多个中抗品种与先前报道
了抗病品种遗传关系较远。同样本试验中选用的栽
培品种或育种材料与自国外引进的抗源进行比较,
尽管在自国外引进品种中有来源于中国的
CIho4169
大麦品种
(Urrea et al., 2002)
,基于基因型
的遗传关系分析表明,其与国外其他抗赤霉病品种
聚为一类,而与本地目前的栽培品种或育种材料的
遗传关系较远,可能这一种质在目前本地育种材料
中的应用极少有关,本地品种中抗赤霉病的与感赤
霉病的品种在试验中也能区分开,说明可能抗赤霉
病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近。
近年来对大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作图与
QTL
定位研究表明,
Cheveron
、
CIho4196
和
Frederickson
等抗源的抗性基因
QTL
定位于
2H
、
3H
和
6H
染色体
上
(Yu et al., 2010; Jia et al., 2011; Canci et al., 2004;
Mesfin et al., 2003; Horsley et al., 2006)
。利用抗性
QTL
的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等位位点差异,可以
比较不同抗源的抗性
QTL
位点异同,从而找出与已
知抗源抗性基因不同的新抗源
(Wingbermuehle et al.,
2004)
。本试验表明,
12
个抗病品种,有
11
个可能分
别携带有
1~3
个已知的抗病
QTL
位点,抗性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