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2012no58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
10
,
1422
-
1430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422
-
1430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425
3
榆密
15 215 bp
片段与
9308 (
籼稻
)
的序列比对
Figure 3 Sequence blast between 215 bp fragment of Yumi15 and 9308 (
Indica
)
4 93
-
11 215 bp
片段与
9308 (
籼稻
)
的序列比对
Figure 4 Sequence blast between 215 bp fragment of 93
-
11 and 9308 (
Indica
)
交粳稻恢复系南
34
和杂交粳稻保持系榆密
15
同样
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两者的相似度仅为
85.19%
。这结
果说明在常规的育种工作中,由于选用的亲本不同和
育种目标的不同可导致改良品种间遗传差异明显。
本研究中野生稻的
PCR
带型全部属于
A
型,
而籼稻样本总数的
95%
和籼稻地方品种总数的
75%
都属于
A
型,说明本研究中的野生稻材料可能与籼
稻存在更近的遗传亲缘关系。本研究中,在
AGPsma
上,地方品种中不论是粳稻还是籼稻
PCR
带型在
A
型和
B
型中均存在,而籼稻的改良品系
PCR
带型
只具有
A
型,说明地方品种受到的人工选择压力可
能小于改良品种
(
)
。亚洲栽培稻的栽培和驯化经
历了一万多年的历史
(Normile, 1997)
,在自然选择
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下,在适应不同生态类型的
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随之亚
洲栽培稻在基因组序列上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异
(
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