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年
,
第
10
卷
,
第
1001
-
1011
页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001
-
1011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003
表
1
玉米隐性核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结果
Table 1 Chromosome mapping results of the RGMS genes in maize
已完成染色体定位的隐性核不育基因
The RGMS genes mapped on chromosomes
染色体号
Chr. No.
定位于长臂
Mapped on long arms
定位于短臂
Mapped on short arms
未定位到臂
Not mapped on arms yet
1
ms12
ms9,ms14,ms17,ms26,ms28
ms18*
2
ms31,ms33,ms38
ms32
3
ms3,ms37,ms-Sicau**
4
ms30
5
ms13
ms5
6
ms1,ms50
7
ms7,ms34
ms22/msca1
8
ms8,ms23,ms43
9
ms2,ms35,ms36,ms45
ms19*
10
ms10,ms11,ms-775
ms24,ms29
ms52
注
:
原始数据来源于
MaizeGDB
网站
(http://www.maizegdb.org/); *:
不育系材料已经丢失
; **:
四川农业大学发现的太空诱变
隐性核不育基因
(
曹墨菊等
, 2000;
刘福霞等
, 2005)
Notes: The origin data come from MaizeGDB website (http://www.maizegdb.org/); *: The sterile germplasm lost; **: The RGMS
gene foun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ao et al., 2000; Liu et al., 2005)
表
2
已用分子标记定位或克隆的玉米隐性核不育基因
Table 2 The RGMS genes mapped and/or cloned by using molecular markers
基因名称
Gene name
染色体定位
Chr. no.
连锁标记
Linked markers
遗传距离
(cM)
Genetic distance (cM)
是否克隆
Cloned or no.
编码蛋白
Coding proteins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ms22/msca1
Chr.7S
是
Yes
谷氧还蛋白
Glutaredoxin
Chaubal et al., 2003;
Albertsen et al., 2009
ms26
Chr.1S
是
Yes
细胞色素蛋白
Cytochrome P450, CYP
Wu and Hershey, 2011
ms30
Chr.4L
umc15a
bn17.65
4.2
5.7
否
No
梁业红等
, 2000
Liang et al., 2000
ms45
Chr.9L
是
Yes
Strictosidin synthase
Albertsen et al., 1995
ms-Sicau
Chr.3L
umc2076
4.4
否
No
李式昭
, 2007
Li, 2007
2
创制玉米隐性核不育材料的技术策略
自从
1921
年
Eyster
首次发现玉米的隐性核不育
突变体以来,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玉米隐性核不育基
因或材料。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不育性保持和繁殖
技术体系,国内外玉米工作者一直无法在玉米杂交
育种中直接应用隐性核不育系;然而随着现代生物
技术的发展,借助转基因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隐性核
不育系应用到杂交育种工作中。因此,创造更多的
隐性核不育系和不育基因,对杂交玉米育种意义重
大。以往获得隐性核不育基因的途径,包括天然突
变、辐射诱变、太空诱变等,都需要从大群体中筛
选目标突变体,随机性强,成功率很低;然而通过
现代生物技术,定点突变某些控制花粉育性的关键
基因,有望快速创制一系列新的雄性不育突变体。
2.1
获得玉米隐性核不育材料的传统途径
2.1.1
天然突变
天然突变是指生物不经任何人工处理,在自然
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可遗传的突变,又叫自发突变。
目前所发现的玉米隐性核不育材料,大部分都是天
然突变体。例如
ms30
基因就是李竞雄等在研究甜
玉米材料时发现的一个天然突变体,通过
B-A
易位
系把该基因定位在第
4
染色体上,距离玉米甜质基
因
su
为
11
-
19
个交换单位
(
李竞雄
, 1998;
梁业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