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期刊研究
, 2012
年
,
第
1
卷
7
Copyright© 2012 5
th
Publisher
(
8
)“征稿简约”中阐明著作权的注意事项。
录用的稿件应签署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包含许可
使用稿件的方式、许可使用的权利特点、许可使用
的范围和时限、稿酬支付的标准和办法等。
(
9
)坚持利益回避原则,拒绝为商业广告作
不符合实际的宣传;对生物医学类等稿件应承诺不
涉及相关商业利益,并符合医学伦理规范。
(
10
)实行防治学术不端规范操作流程,规范
科技期刊的撰稿、审稿和编辑出版行为:①作者:
应严谨治学,如实报道研究成果,客观评价研究意
义,准确传播科技信息;应尊重前人成果,引用他
人资料必须注明出处,遵守著作权法,文章署名应
该经过每位合作者同意,严禁剽窃、伪造、篡改等
侵权行为。②审者:及时审稿、保质保量、公平公
正。③编者:一丝不苟、慎重取舍。应不断提高对
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水平,对学术不端稿件,一旦
发现,严肃、认真、及时处理。
5.1.2
反不端规范操作流程的制定
在贯彻科技期刊伦理,反对学术不端中,制定
规范操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采用相关研究
的成果。如科技期刊工作中防治学术不端的规范操
作指南
[18]
。
5.1.2.1
科技期刊工作中防治学术不端的规范操作
指南
科技期刊工作中防治学术不端包含编辑部层
面和社会层面。编辑部层面包括编辑、作者、审
稿者;社会层面包括期刊主办、主管单位,政府
管理部门,教育、培训部门,基金主管部门,作
者单位和导师,法律界和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
等。编辑部层面的防治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
因为科技论文发表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的
主体主要是作者,即科技工作者,所以在编辑部
层面建立防治学术不端的规范操作流程有助于在
出版角度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为此,在总
结各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科技期刊工作中防治
学术不端的规范操作流程指南,以资参考。建立
期刊工作的基本标准或制度和透明公开的工作流
程。具体建议如下:
(
1
)在期刊及其电子平台上提供针对性强的
指南(如作者指南、审稿人指南等),简洁清晰全
面地介绍本期刊的办刊宗旨和稿件录用基本原则
以及投稿、审稿、出版等流程,便于读者、作者、
审稿人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
2
)在刊物的“来稿须知”(或“征稿简则”)
中明确学术不端的界定,明确作者应该遵循的道德
规范和必须承担的道德层面的责任和义务,说明本
期刊处理各种不端行为的具体过程和步骤。
(
3
)在期刊网站或投稿系统中提供“投稿声
明”
(Licence to submission)
,供作者下载并签署。
作者投稿时将“投稿声明”的电子版随稿件一起上
传或发送到编辑部,声明文章的所有作者对投稿刊
物、稿件内容、署名顺序无异议,稿件及其作者是
否有利益回避要求,稿件不存在抄袭、剽窃、重复
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作者单位
[
院系
(/
所
)
或科研处
]
盖章。
(
4
)加强稿件初审把关。收到新稿后,首先
对稿件学术的重要性和原创性,表述的清晰性和
规范性进行初步的检查,如有不规范的地方,应
将稿件返还作者进行修改。特别需要注意检查两
方面内容:
①
作者的署名是否规范,是否正确体现了作
者的实际贡献,请每位署名作者签字认。
②
稿件是否与已发表过的论文存在重复发表
或抄袭、剽窃现象,可以借助国际国内相关检索软
件(如
cross check
)或进入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数
据库)检索同一作者群体之前发表的论文,文献的
引用是否规范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如使用未发
表的文献(含个人交流),也应在文中注明来源。
初审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应视不同情
况进行修改处理。
①如在前言、讨论等部分出现抄袭并重复发表
等情况,情节较为轻,占全文的比例较低(低于
30%
),或对论文的结论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应本着
治病救人的态度,告知作者并询问原因,并要求修
改,修改到符合本刊要求后继续后续审稿环节。
②如在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中出现数据剽
窃、造假等情况,而且占全文的比例较高(高于
30%
),或对论文的结论有直接影响,证据确凿,属
情节严重,应告知作者处理情况,并退稿。
(
5
)严格执行审查制度。①建立期刊专业领
域的审稿专家库,随时更新审稿人资料。审稿中出
现不端行为(如优亲厚友、恶意排斥打击与自己有
学术歧见的作者)、审稿质量较差(如不能提出详
细审稿意见、敷衍了事)和不及时审稿的审稿人,
不应保留在审稿专家数据库中,应及时补充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