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等
            
            
              , 2011,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及其
            
            
              DH
            
            
              系的纯度的
            
            
              SSR
            
            
              检测
            
            
              ,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6 (doi: 10.5376/mpb.cn.2011.09.0006)
            
            
              1049
            
            
              图
            
            
              4
            
            
              隐性核不育系
            
            
              NAB
            
            
              -
            
            
              2
            
            
              姊妹交后代与胚状体苗的
            
            
              SSR
            
            
              分
            
            
              子聚类分析
            
            
              Figure 4 Dendrogram for the plants of embryoid and the
            
            
              first-cousin cross offspring based on SSR Markers
            
            
              图谱构建及种质资源评估方面。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及群体构建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
            
            
              前身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油料研究所
            
            
              )2001
            
            
              年春发现在引进的杂交油菜组合
            
            
              杂
            
            
              901 F
            
            
              2
            
            
              中,分离出不育株系和可育株,选择不育
            
            
              株与自育双低品系
            
            
              R
            
            
              -
            
            
              9
            
            
              杂交,次年开始从杂交后代
            
            
              中分离出的不育株与可育株进行连续多年多代姊
            
            
              妹交,通过
            
            
              5
            
            
              代姊妹交获得稳定双低隐性细胞核不
            
            
              育系
            
            
              NAB
            
            
              -
            
            
              2
            
            
              。
            
            
              2007
            
            
              年用
            
            
              NAB
            
            
              -
            
            
              2
            
            
              中
            
            
              24
            
            
              个不育株与
            
            
              24
            
            
              个可育株作成对姊妹交,获得
            
            
              24
            
            
              个姊妹交组合
            
            
              (
            
            
              编
            
            
              号为
            
            
              DZ25~Z48,
            
            
              表
            
            
              2)
            
            
              ,同年秋天种植在贵州省农业
            
            
              科学院内试验地,冬季提取各组合
            
            
              DNA
            
            
              ,包括
            
            
              12
            
            
              个不育株
            
            
              (DZ25, DZ27~30, DZ34~35, DZ38~39,
            
            
              DZ41~42
            
            
              和
            
            
              DZ44)
            
            
              和
            
            
              12
            
            
              个可育株。
            
            
              2008
            
            
              年春取姊妹
            
            
              交后代可育株花粉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培养的
            
            
              DH
            
            
              植株移栽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试验地。
            
            
              3.2
            
            
              小孢子培养
            
            
              小孢子培养参考李超
            
            
              (2008)
            
            
              的方法。培养的
            
            
              DH
            
            
              植株按一个组合后代选择一个胚,一个胚诱导出来
            
            
              的植株列为一个
            
            
              DH
            
            
              单株,编号见表
            
            
              2
            
            
              ,由
            
            
              24
            
            
              个不同
            
            
              DH
            
            
              植株构成
            
            
              DH
            
            
              系群体。
            
            
              3.3
            
            
              分子标记
            
            
              2008
            
            
              年冬季采用天根快速植物
            
            
              DNA
            
            
              试剂盒提
            
            
              取基因组
            
            
              DNA
            
            
              ,
            
            
              SSR
            
            
              引物由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提供
            
            
              (
            
            
              表
            
            
              1)
            
            
              ,分子标记参考付福友
            
            
              (2007
            
            
              年
            
            
              )
            
            
              的
            
            
              方法。反应体系
            
            
              21 μL
            
            
              :包括
            
            
              ddH
            
            
              2
            
            
              O 7.5 μL
            
            
              ,
            
            
              10
            
            
              ×
            
            
              Taq
            
            
              Buffer (
            
            
              含
            
            
              Mg
            
            
              +2
            
            
              ) 1.2 μL
            
            
              ,
            
            
              dNTPs (10 Mm) 0.2 μL
            
            
              ,
            
            
              F-Primer (50 ng/μL) 0.5 μL
            
            
              ,
            
            
              P-Primer (50 ng/μL) 0.5 μL
            
            
              ,
            
            
              Taqase (5 U/μL) 0.10 μL
            
            
              ,
            
            
              DNA templete (50
            
            
              -
            
            
              100 ng/μL)
            
            
              1.0 μL
            
            
              ,
            
            
              Mineral oil 10.0 μL
            
            
              。扩增程序:
            
            
              94
            
            
              ℃
            
            
              5 min
            
            
              ,
            
            
              (94
            
            
              ℃
            
            
              45s, 55
            
            
              ℃
            
            
              45s, 72
            
            
              ℃
            
            
              1 min)
            
            
              ×
            
            
              35cycles
            
            
              ,
            
            
              72
            
            
              ℃
            
            
              10 min
            
            
              。电泳及银染试剂:封胶琼脂
            
            
              1.5%
            
            
              :琼脂
            
            
              1.5 g
            
            
              ,
            
            
              加水
            
            
              100 mL
            
            
              ;固定液
            
            
              1 000 mL
            
            
              :无水乙醇
            
            
              100 mL
            
            
              ,
            
            
              冰醋酸
            
            
              5 mL
            
            
              ,水
            
            
              895 mL
            
            
              ;显色液
            
            
              500 mL
            
            
              :
            
            
              NaOH 7.5 g
            
            
              ,
            
            
              甲醛
            
            
              5.5 mL
            
            
              ,加水定容
            
            
              500 mL
            
            
              ;
            
            
              0.2%
            
            
              染色液
            
            
              AgNO
            
            
              3
            
            
              1 000 mL
            
            
              :
            
            
              AgNO
            
            
              3
            
            
              2.0 g
            
            
              ,水
            
            
              1 000 mL
            
            
              ;
            
            
              30
            
            
              %丙烯酰胺
            
            
              500 mL
            
            
              :丙烯酰胺
            
            
              145 g
            
            
              :
            
            
              N-N
            
            
              -二甲基双丙烯酰胺
            
            
              5 g
            
            
              ,
            
            
              加水定容至
            
            
              500 mL
            
            
              ;
            
            
              5
            
            
              ×
            
            
              TBE Buffer 1 000 mL
            
            
              :
            
            
              Tris
            
            
              碱
            
            
              54.0 g
            
            
              ,硼酸
            
            
              27.5 g
            
            
              ,
            
            
              0.5 mol/L pH8.0
            
            
              的
            
            
              EDTA 20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