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jmiq-Vol.01-No.01

医学检验检疫杂志
(
网络版
), 2012
,
1
,
1
,
1
-
6
Yixue Jianyan Jianyi Zazhi (Online), 2012, Vol.1, No.1, 1
-
6
3
(1993)
特异性检测到具有
spvR
基因的沙门氏菌。
1.3
对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检测
1.3.1
对编码
H1
相抗原的
fliC
基因的检测
Wei
Joys (1985)
对检测出的
fliC
基因序列进
行分析,发现两个保守性
100%
的区域和一个伤寒
沙门氏菌特有的区域,李景鹏等
(1997)
设计引物对
fliC
基因的保守区进行扩增,特异性的检测了沙门
氏菌。
Sonne-Hansen
Jenabian (2005)
利用沙门氏
菌编码
H1
的鞭毛蛋白
fliC
基因的可变性,对
96
沙门氏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传统血清分型方
法确定为不可分型的菌株,采用序列分型技术分型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3.2
对编码
Vi (Virulenee)
抗原基因的检测
Vi
抗原与沙门氏菌的毒力有关,伤寒沙门氏菌
Vi
抗原表达由基因
ViaA
ViaB
决定,
ViaB
因的功能是编码
Vi
多糖的结构基因。对编码
vi
原基因的检测,可以对具有
vi
抗原的特定血清型沙
门氏菌的检测。
Baker
(2005)
60
株伤寒沙门氏
菌和
48
个伤寒病人的血样的进行了
Vi
抗原基因的
PCR
检测,被检的
48
个血样中有
42
PCR
检测
结果为阳性伤寒沙门氏菌。这一结果表明,可以通
PCR
对伤寒病人的
vi
抗原基因的检测,达到对
已经接种伤寒疫苗地区伤寒发病率的监测。
1.3.3
多种抗原相结合确定沙门氏菌血清型
Song
(1993)
利用伤寒沙门菌的
H
抗原和
Vi
抗原基因引物作
PCR
扩增检测伤寒沙门菌,结果两
种基因扩增都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提高伤寒
病的诊断率,使该病得到快速诊断和早期治疗。
Hirose
(2002)
根据编码
O
H
vi
抗原的基因
tyv
(
rfbE
)
prt
(
rfbS
)
fliC-d
fliC-a
v
iaB
快速准
确的检测出临床症状为伤寒和副伤寒的血清型菌
株。
Lim
(2003)
通过同时扩增
rfbJ
fliC
fljB
因检测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1.3.4 16
SrRNA
23
SrRNA
保守序列的检测
Lagatolla
(1996)
通过对
16
SrRNA
23
S rRNA
保守序列的
PCR
扩增,可以区分不同的血清型的
沙门氏菌。
2
PCR
引物设计特异性问题
PCR
检测沙门氏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物特
异性的问题,引物特异性低常导致误检、漏检。
Rahn
(1992)
针对
invA
基因设计的一对引物扩增片段大
小为
284
bp
但有非目的片段扩增出来,显然是特
异性不够好;
Fluit
(1993)
设计的引物对很多种细
菌均扩增出多条非特异性条带;
Kwang
(1996)
计的引物对普通变形杆菌和蜂窝哈夫尼亚菌也可
扩增出非特异性条带;
Malomy
(2003)
比较了沙门
氏菌属
PCR
扩增常用的
4
对引物,结果发现其中三
对引物存在的漏检问题。仅仅根据电泳扩增条带的
结果很可能造成误判,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因此,
应用
PCR
技术检测沙门氏菌对设计的引物要进行
必要的验证。
3
改进的沙门氏菌
PCR
检测方法
引物的设计应具有特异性,但是要找到一对完
全符合要求特异性基因并非易事,传统
PCR
还存在
其他方面的不足,为此,许多改进的
PCR
检测方法
发展起来。
3.1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Daum
(2002)
建立了荧光
PCR
对食物中毒患
者的粪便和剩菜作了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检
测的结果一致,并且利用
Taqman PCR
法在
3
h
检测出肌肉中的沙门氏菌,从而证明了荧光
PCR
时效性和准确性。张贻庆
(2006,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16(7): 874-874)
利用荧光探针与
PC
检测相结合,对
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可在
2
小时内得出
结果,同时还对病原菌作了定量分析。
3.2
多重
PCR
检测
邵碧英等
(2007)
建立了沙门氏菌属特异基因
hut
基因
(495
bp)
hilA
基因
(490
bp)
invA
基因
(284
bp)
hns
基因
(152
bp)
间的多重
PCR
检测方法,并
进行了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
PCR
测结果与预期一致。
3.3
随机扩增多态性
DAN
检测
Nair
(2000)
利用
RFLP
技术在内的
3
种手段
分别检测了来自不同国家的
6
株伤寒沙门菌,结果
其它
2
种分型方法都显示
6
株细菌为同一基因型,
AFLP
却检测到不同的基因型,从而表明了
RFLP
技术的优越性。
Shabarinath
(2007)
在对
14
株同
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
RAPD
指纹分析时,
发现所有的血清型都具有独特
RAPD
指纹图,
RAPD
在菌株遗传变异的区分上是一个强有力的工
具,是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