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
            
            
              (
            
            
              网络版
            
            
              )
            
            
              Xinlixue Yanjiu (Online)
            
            
              4
            
            
              或者是酬劳的时候,按照接受者的需求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分配者必须具备充足
            
            
              的资源。
            
            
              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是一般家
            
            
              庭生活资源的主要来源。家长控制了家庭中主要生
            
            
              活资源,家庭中有工作能力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
            
            
              尽己之所能,努力工作,以增加家庭中可用的生活
            
            
              资源,然后再交出由家长视个人的需要统筹分配,
            
            
              这种分配方式便是对需求原则的运用。
            
            
              1.4
            
            
              帕累托改进原则
            
            
              Ohtsubo
            
            
              和
            
            
              Kameda (1998)
            
            
              指出,人们在分配的
            
            
              时候总会先为自己选定一个具体的分配原则,例如
            
            
              公平原则或者是平等原则。从帕累托最优
            
            
              (
            
            
              Pareto-optimality
            
            
              )
            
            
              的观点出发来看,这种分配方式
            
            
              虽然使得分配者主观上觉得更公正,但是客观来说
            
            
              分配结果并不是最理想的。
            
            
              Tamura
            
            
              等
            
            
              (2006)
            
            
              的研究
            
            
              显示,当人们进行群体决策
            
            
              (
            
            
              即分配结果是由一个小
            
            
              组经过讨论后得出的
            
            
              )
            
            
              时,相比于公平原则和平等原
            
            
              则,帕累托改进
            
            
              (
            
            
              Pareto improvement
            
            
              )
            
            
              原则会更受组
            
            
              织的青睐。帕累托改进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
            
            
              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
            
            
              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在以帕累托改进原则为标准
            
            
              的分配中,分配者做出的决策看似是不公平的,例
            
            
              如决策者会给予贡献小的成员更多的酬劳。但是,
            
            
              帕累托改进是通过持续改善的方式,不断提高社会
            
            
              的公平与效率,从而使社会和事物发展达到
            
            
              “
            
            
              理想
            
            
              王国
            
            
              ”
            
            
              ,所以它的根本目与社会公平并不矛盾。
            
            
              2
            
            
              影响个体分配原则选择的因素
            
            
              上文中介绍了现有的较为常用的分配原则,很
            
            
              多学者都指出,分配原则的选择与情境有很大关系
            
            
              (Cohen,
            
            
              1986
            
            
              )
            
            
              。在某种情境下,分配者可能会倾向
            
            
              于用公平原则,而当情境变了之后,平等原则可能
            
            
              会变得更受青睐。
            
            
              Deutsch (1975)
            
            
              尤其指出,当产量
            
            
              或工作表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时,基于公平原则
            
            
              的分配方式会更受欢迎。然而,当分配者更多的考
            
            
              虑如何去维持组织和谐和减少冲突时,那么他们会
            
            
              更倾向于使用平等原则来进行分配。下面我们将介
            
            
              绍现有研究中反映的会影响分配原则选择的情景
            
            
              因素。
            
            
              2.1
            
            
              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理论
            
            
              (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
            
            
              是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
            
            
              Leon Festinger
            
            
              在
            
            
              1954
            
            
              年提出来的构
            
            
              思,是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利用他人作
            
            
              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
            
            
              (
            
            
              Festinger, 1954
            
            
              )
            
            
              。
            
            
              在分配中,个体获得的酬劳或者资源的数量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对于这个数量多少的衡量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与同伴收入的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如果双方
            
            
              的收入差异与被试的心理预期相差较大,那么他就
            
            
              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但是这种社会比较会受到分
            
            
              配双方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程度的亲密关系和实
            
            
              力对比都会使得分配方式发生变化。
            
            
              2.1.1
            
            
              关系的亲密程度
            
            
              Byrne(1971)
            
            
              提出了一个吸引力模型
            
            
              (
            
            
              model of
            
            
              attraction
            
            
              )
            
            
              ,他认为人们偏爱那些有吸引力、有亲和
            
            
              力、有竞争力并且道德正直的人。该模型认为,积
            
            
              极的人际关系会受到人们较高的评价,从而使人作
            
            
              出亲社会的选择。基于这一模型,
            
            
              Oesch
            
            
              和
            
            
              Murnighan (2003)
            
            
              提出假设:人际关系会影响人们的
            
            
              分配行为,促使人们作出更有利于他人的决策。实
            
            
              验结果显示,当分配者分配资源的对象是自己的朋
            
            
              友或者是自己喜爱的人时,相比那些陌生人或者是
            
            
              自己厌恶的人,他们会分配更多的资源给前者,即
            
            
              使他们自身并不承认这种情感偏向所产生的效应
            
            
              (Oesch and Murnighan, 2003)
            
            
              。平等分配会降低破坏
            
            
              积极关系的可能性,这表明当人们分配资源给自己
            
            
              喜爱的人时,更有可能采取平等分配
            
            
              (Loewenstein et
            
            
              al., 1989; Oesch and Murnighan, 2003)
            
            
              。
            
            
              Utz
            
            
              和
            
            
              Sassenberg (2002)
            
            
              研究发现,当人们分配
            
            
              资源给陌生人或者好朋友时,他们对分配原则
            
            
              (
            
            
              fairness rules
            
            
              )
            
            
              的偏好并没有很大差异,但当对方是
            
            
              自己的朋友时,分配者的利己倾向会减弱,并会给
            
            
              予更多的资源给朋友。
            
            
              2.1.2
            
            
              双方实力对比产生的影响
            
            
              当对方是实力相当的人,那么分配者会采取公
            
            
              正的分配策略。反之,如果对方的实力相对较弱,
            
            
              分配者无法期待等值的交换,那么他们会采取利己
            
            
              的分配方式
            
            
              (
            
            
              Greenberg, 1978
            
            
              )
            
            
              。
            
            
              台湾学者严奇峰根据文献推论和已有实证结
            
            
              果,提出人际间互动平衡理论的观点
            
            
              (
            
            
              严奇峰
            
            
              , 1993,
            
            
              国民性格与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 22: 154-164
            
            
              )
            
            
              。
            
            
              他指出,不论个体与他人是处于垂直的上下关系,
            
            
              还是处于水平的交往关系,有利或强势的一方宜倾
            
            
              向采取均等
            
            
              (
            
            
              equality
            
            
              )
            
            
              法则进行互动,而不利或弱势
            
            
              的一方宜倾向采取公平
            
            
              (
            
            
              equity
            
            
              )
            
            
              法则进行互动,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