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
(
网络版
)
Xinlixue Yanjiu (Online)
8
使分配更多的酬劳或是资源给对方,自己也不会有
实际的损失,缺乏
“
现世实在性
”(mundane realism)
。
例如,在
Oesch
和
Murnighan(2003)
的研究中,研究
者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设定自己和同事的
工资,但在现实生活中,员工自身基本是无权决定
自己和他人的收入的,所以在实验中即使将同事的
工资设置的高一些也不会有实际影响。此外,对金
钱价值的判断是相对的。在完成的任务、贡献量和
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金钱数可能会导致
不同的分配结果。例如,当酬劳是
1 000
元时,被
试不同的分配方式造成的数量差异最多是几百元,
但当酬劳是
100 000
元时,不同的分配方式带来的
可能的收入差异则变成了几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被
试的分配方式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此外,情景模
拟中假设的贡献也太过抽象,被试无法亲身感受在
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努力的过程,对贡献量的感知
不够深刻,贡献量的对比更多的是两个单薄的数字
之间的大小关系。比如,主试告诉被试他与同伴的
贡献量或者工作时间对比是
8:2
,这确实能够对被
试的分配产生影响。但是如果能够让被试亲身完成
一项任务,让他经历在做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疲倦、压力等现实体验,那么被试对于贡献的感知
会更加真切,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分配结果也会更
真实。
有关贡献量对分配的影响的研究也存在不足。
有研究显示,当组织成员的贡献差异很大时,平等
原则更受青睐;当组织成员的贡献差异较小时,公
平原则更受青睐
(Miller and Komorita, 1995)
,学者
由此推出了贡献量差异与分配方式选择之间的关
系。但是,他们忽略了贡献量和对未来合作预期的
交互作用。因为当贡献量差异很大时,如果贡献较
高的被试依然选择公平原则,那么势必会影响他们
将来的合作,这种顾虑对分配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很有可能是
贡献量和对未来合作预期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此
外,在现有研究中,主试通常会用百分比或者投入
时间比来表示贡献量的差异,但当比例设置不同时,
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例如
Mikula (1972)
的实
验结论与上述实验的就有差异,他得出的结论是:
不管组织成员之间贡献量的差异是大还是小,只要
是低贡献量的人便会采取公平原则,只要是高贡献
量的人会采取平等原则。这两个研究的结论之所以
不一样,部分原因便是贡献量差异的比值相差较大。
6
展望
本文阐述了分配正义的研究意义和现状,介绍
了常用的分配原则、研究方法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差
异问题,揭示了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更加慷慨,
虽然对于分配方式的选择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发
生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在分配过程中还是表现出
较强的利他倾向,
更有可能与陌生人平等地分配酬
劳,即使是在他们自身的贡献较大的情况下,而当
他们自身贡献较小时,他们则会选择按贡献比例来
分配酬劳,即遵循公平原则
(
Chu and Yang, 1976
)
。
但是从现实社会来看,中国人并没有研究显示的那
么利他。首先,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获益
最多的永远是公司的管理者,普通员工一直是被剥
削的对象,收益远远低于工作投入的产值;再如分
蛋糕实验,如果切蛋糕的人必须等他人挑完之后才
能得到蛋糕,并且是没有选择的接受最后一块蛋糕,
那么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将蛋糕切的大小一致,
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吃亏。
种种现象表明,中国人并非像研究显示的那般
利他和公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得研究结果
和社会现实不那么相符呢?现有的研究大多从集
体主义
—
个人主义的角度解释分配的文化差异,我
们也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寻找缘由。在集体主义文化
中,人们很重视他人的感受,希望与他人保持和谐
的关系,这既有利于自我形象的维护,让别人对自
己留下一个积极正面的印象,同时也能够促进日后
双方关系的发展。此外,当个体对他人产生愧疚的
情绪时,他们会积极地采取措施去弥补
(
Markus and
Kitayama, 1991
)
。这就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中国人的
面子心理。中国人向来注重人情关系和面子,朱真
茹和杨国枢所做的一项有关分配行为的实验显示:
台湾学生倾向于给同伴或者实验者留下一个能获
得社会赞许的印象,即便这种努力会让自己的一部
分利益受到损失。例如,当被试的表现比同伴差时,
他们倾向于使用公平分配方式;而当他们自身的表
现更佳时,他们则倾向于使用平均分配的方式来保
障同伴利益。由此可见,对中国人而言,保障团体
内的和谐与团结似乎比确保分配正义更为重要
(
黄
光国和胡先缙
, 201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pp.1-288)
。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说中国人的利他倾
向是由诸如重视人情、面子等价值观等促成的一种
理性行为,而最初或是自发的行为也许是利己的。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在群体决策的时候,个体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