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12no55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
10
,
1401
-
1407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401
-
1407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405
的作用,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Christiansen
(2002)
在大豆中发现多聚半乳糖
醛酸酶
(polygalacturonase, PG)
与油菜中的该基因具
有一定的差异,但是
Petersen
(1996)
等还是认为
油菜荚果的开裂特性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相关,巧
合的是,我们在
qRTW4
-
1
座位附近发现了
Glyma-
04g43340.1
以及第
18
染色体上的
qDFM18
-
1
座位
附近的
Glyma18g16870.1
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具有多
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这说明
PG
可能在大豆的开
裂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
供一定的方向。
水解酶在荚果植物的开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这在荚果的开裂特性的研究中是被普遍接受
(Fry et al., 1992; Agrawal et al., 2002)
。而在第
6
色体
qPDH6
-
1
座位附近,我们发现了一个编码水解
酶的基因
Glyma06g01500.1
尽管对于上述基因的详细注释还不够清楚,以
及这些基因具有的相应活性是否与荚果的开裂相
关的性状有关,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生长素、相应
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以及水解酶在大豆豆荚开裂
特性的调控网络中可能具有的一定的作用。此外,
Arnaud
(2011)
等还认为在拟南芥中,由启动子区
域的基因序列来对荚果的开裂特性进行调控,这为
下一步荚果开裂特性的调控网络和基因的具体研
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和方向。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大豆母本:栽培品种“晋豆
23
(
Glycine max
Merr.,
CV. Jinbean 23)
,在大豆成熟之后豆荚不容易裂开;
父本:半野生品种“灰布支”
(
Glycine max
Merr., CV.
ZDD2315)
,大豆成熟之后,荚果因为失水容而易开
裂;以及由它们构建而成的纯合的重组自交系
(reco-
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体系
(JINF
群体
)112
个株
(
刘学义等
, 2003)
均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
所刘学义研究员提供。
3.2
大豆遗传图谱及
QTL
分析
宛煜嵩等
(2005)
利用大豆
JINF
群体为材料,整
合了一张具有
227
SSRs
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
后来巩鹏涛等
(2006)
基于该研究中的
SSRs
标记以
及大豆公共图谱中的标记,重新整合了一张新的图
谱。本研究所使用的遗传图谱是基于巩鹏涛等
(2006)
整合的图谱中的
240
SSRs
标记组成的大豆分子
遗传图谱。
SPSS 16.0
软件
Analyze
下的
Descriptive Sta-
tistics
中选择
Frequencies
,打开频数统计对话框后,
Charts
中选择
Histogram
选项及
With normal
curve
后进行各性状的柱形图的正态分布统计。在
SPSS 16.0
软件
Analyze
下的
Correlate
中选择
Biva-
riate
,然后在
Options
中选中
Means and standard dev-
iations
以及
Excludes cases pairwise
,再设置
Corre-
lation Coeffecients
选项为
Pearson
Test of Signifi-
cance
中选择
Two-tailed
,然后选中
Fla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之后进行
3
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
个性状的
QTL
定位是在
WinQTLCat 2.5
软件
(http://
statgen.ncsu.edu/qtlcart/WQTLCart.htm)
中导入数据
后,采用
CIM
法,将
Walk speed
设定为
2
,然后将
By Manual Input
设定为
11.50
,其余为默认值。
3.3
田间种植
供试材料在播种前进行晒种
1 d
,于
2011
8
5
日在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的
防虫网室中进行播种。播种采用
20 cm
×
20 cm
方盆进行,每盆装泥土
4 kg (
泥土也同种子一起进
行翻晒一天
)
,播种前在泥土中拌上有机肥。播种时
每个亲本
(
晋豆
23
×灰布支
)
3
盆,
112
RILs
1
盆,每盆播种
5~6
粒种子,待苗长至
V4
(
1
个三出复叶节至第
2
个三出复叶节
)
进行定苗,每盆
保留
3
个株系。在苗生长期进行定期的浇水及除草
等相关的管理工作,并在相应的生长期做好数据记
录和采收工作。
3.4
表型测定
3.4.1
豆荚开裂性状的表型评估
待大豆长至
R8
(Full maturity,
即有
95%
豆荚的颜色变为黄色
,
棕色或者黑色
)
时,便采集荚
果,每个植株采摘
10~20
个不等,并且在室温环境下
干燥
15 d
然后进行热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参照
Tukamu-
habwa
(2002)
的研究进行,并有所改动,即将烘箱
预热至
80
℃后,放入荚果烘
5 h (
为了防止豆荚爆裂
影响结果的统计,将荚果放入三角瓶后再放入烘箱
)
然后取出三角瓶统计开裂豆荚的个数,并记录其占
总荚果的百分比,该百分比即为该大豆植株的开裂
程度,然后在每个株系的
3
个重复中求平均值,利
SPSS 16.0
获得其柱形分布图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