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11no96

Basic HTML Version

赵云云等
, 2011,
大豆抗镉污染低积累育种的研究进展
,
分子植物育种
(online) Vol.9 No.96 pp.1692-1699 (doi: 10.5376/mpb. cn.2011.09.0096)
1694
中保留部分镉,使根系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
此根系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器官
(Lux et al., 2011)
根系受到较高浓度镉胁迫时在根系形态、生理生化
和共生体等方面发生变化,根系形态方面由于分生
组织分裂能力降低使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
(Pirselova
et al., 2010)
,根系细胞壁和细胞膜受损加快细胞死
(Pirselova et al., 2010)
细胞木质化加速根系细胞
老化
(Yang et al., 2007; Finger-Teixeira et al., 2010)
根系中多胺和脯氨酸增加、氮代谢降低
(Balestrasse
et al., 2005)
,活性氧增加使脂质氧化、细胞膜受损
(Pawlak et al., 2009)
;根系木质素合成加速
(Yang et
al., 2007; Finger-Teixeira et al., 2010)
;大豆根瘤形成
及固氮活性受到抑制
(Chen et al., 2003; Balestrasse
et al., 2004)
。因此在筛选抗镉种质时根系生长受抑
制的程度和根尖细胞活力是重要的指标。
镉通过木质部进入大豆的茎和叶子中,茎叶也
会表现受害症状,首先叶柄和叶舌结合处变为红
色、红棕色或紫色,逐渐扩展到叶脉,叶子卷曲,
失绿直至枯死
(Boggess et al., 1978)
。光合作用降低,
营养和水分吸收减低,生理代谢受到抑制,导致生
物量明显减少
(Marchiol et al., 1996)
。因此在筛选抗
性种质时地上部生物量是重要指标之一。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植物的镉抗性和积
累差异是由三方面决定:第一吸收方面的差异,主
要是由根系的大小形态、根系分泌物
(Liu et al.,
2007)
、根系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的有机物
(Sanità
Toppi and Gabbrielli , 1999; Siripornadulsil et al.,
2002)
、金属蛋白和植物螯合物
(Siripornadulsil et al.,
2002)
、根细胞膜转运系统活性
(Lux et al., 2011)
等决
定;第二根系向地上部转运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
根系细胞结合
Cd
的能力、液泡储存能力、木质部的
上载和卸载能力等决定;第三叶子向籽粒
(
果实
)
配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韧皮部运输能力等决定
(Harris and Taylor, 2004; Ishikawa et al., 2005; Arao
and Ishikawa, 2006)
。大豆
(Ishikawa et al., 2005;
Sugiyama et al., 2007)
和水稻
(Uraguchi et al., 2009)
籽粒低积累品种与高积累品种在地上部转运
Cd
能力和从茎杆和叶子向籽粒分配存在显著差异
(Arao and Ae, 2003; Ishikawa et al., 2005; Arao and
Ishikawa, 2006; Liu et al., 2007)
3
大豆抗重金属和积累差异的遗传基础
大豆镉积累是受主效基因控制的性状,受环境
影响较小
(Arao and Ishikawa, 2006)
,因此利用遗传
育种手段可有效降低籽粒镉积累。尽管人们发现幼
嫩叶子中
Cd
浓度和成熟籽粒中
Cd
浓度有极好的相
关性,可利用幼叶作选择
(Arao and Ishikawa, 2006;
Sugiyama et al., 2007)
,但做选择时仍需要利用化学
分析法检测镉含量,使得选育抗污染低积累优良品
种仍是一项费时昂贵的工作。因此寻找一种可在早
期世代高效选择的方法是高效改良此性状的关键,
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正好满足这一需要。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对抗污染
低积累相关位点进行定位是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
择的前提。大豆籽粒镉积累的基因定位研究已有报
道,但大豆的抗镉相关
QTL
定位尚未见报道。加拿
大和日本科学家分别利用
3
个不同来源的重组自交
系群体在不同地点进行多年多点实验,都发现大豆
籽粒镉浓度是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
k
连锁群,开发了多个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用分
子标记在多个大豆品种中做了验证
(Benitez et al.,
2010; Jegadeesan et al., 2010)
。其中一个完全连锁的
标记
SattK152
位于质膜
H-ATPase
基因内
(Jegadeesan
et al., 2010)
,目前已证明水稻中的基因
OsHMA3
制籽粒镉浓度和抗性
(Ueno et al., 2010a; Ueno et al.,
2010b; Miyadate et al., 2011)
,由此推测大豆籽粒镉
积累也是受类似基因控制。
4
大豆重金属镉抗性和积累的分子机制
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重金属
抗性和积累的机制,对这些机制的充分认识才能有
效地开展作物抗重金属、低积累的分子育种,目前
对大豆抗污染低积累的机制了解很少。日益完善的
高通量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研究技术
为揭示作物抗污染和低积累积累的分子机理研究
提供了支持平台。利用高通量的转录组技术分别分
析了拟南芥
(Kovalchuk et al., 2005)
、豌豆
(Romero-
Puertas et al., 2007)
、大麦
(Tamas et al., 2008)
、水茄
(Yamaguchi et al., 2010)
等植物
Cd
胁迫条件下转录
组的变化,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主要涉及抗氧化剂
响应、硫代谢和一些信号途径;也发现在
Cd
胁迫时
受调控的一些转录因子,
ERF (Weber et al., 2006)
OBF5 (Suzuki et al., 2001)
WRKY53 (Wei 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