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11no19

Basic HTML Version

易俊良等
, 2011,
水稻稻米品质的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19 (doi: 10.5376/mpb.cn.2011.09.0019)
1135
代分离群体中的优良个体表型来选择的。通过表型
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选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但在此选择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主要
是由于基因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Bernardo,
2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稻米品质已成为水稻育种工作者和消费者首要考
虑的因素。水稻的品质是由数量性状位点
(QTLs)
制的,在杂交后代表现出连续的表型变异。在杂交
后代中缺乏连续型性状分离的有效统计和选择方
法,而采用传统的方法来提高水稻品质,是非常困
难的。稻米品质实际上就是胚乳性状,遗传方式是
极其复杂的,这主要是由于胚乳性状的遗传表达,
不仅受到三倍体胚乳基因型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二
倍体母系基因型和其它任何可能的细胞质差异的
影响
(He et al., 1999; Shi et al., 1996)
。因此,培育优
质的高产水稻新品种在实际育种工作中仍面临很
大的困难与挑战。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发展为我
们提供了新的机遇。
1
水稻品质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稻米品质包括外观、加工、营养、蒸煮和食味
品质。在这些品质中,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良好的
外观、蒸煮和食味品质。因此,三者便成为稻米品
质改良中的首要目标
(Huang et al., 1998)
。稻米外观
品质主要取决于粒形
(shape)
,垩白
(chalkiness)
和透
明度
(translucency)
,水稻的食味品质直接与
3
个理化
性质有关,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
到目前为止,关于稻米食味和蒸煮品质方面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
3
个方面。稻米加工品质是稻谷在加工过程中所表
现出来的特性,衡量指标主要有糙米率
(brown
rice%)
、精米率
(milled rice%)
和整精米率
(head
rice%)
,在不同品种间变异较大。营养品质则是指
稻米中各营养成分的含量。稻米的营养成分包括碳
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类、纤维素、维生素等。
其中蛋白质、脂肪含量是其主要的鉴定指标。
1.1
水稻外观、加工品质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外观品质是是稻米商品优劣性的直接体现,直
接影响到人们的喜好。稻米的三维形状,如粒长,
粒宽,粒厚,是水稻外观品质重要的组成部分。稻
米的外观品质还与其它品质性状诸如蒸煮食用、加
工品质等密切相关
(
江良荣等
, 2003)
多年来对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表明,粒长、粒
宽和粒形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受母体基
因型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
(
陈建国和朱军
,
1998;
李欣等
, 1999)
He
(1999)
以籼
/
粳杂交后代为基础
建立水稻
DH
群体,用于稻米品质的遗传分析。试
验主要测定
DH
群体与杂交亲本外观品质的
5
个重
要参数,包括垩白率
(PGWC)
和垩白面积
(SWC)
等。
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在三地种植的亲本而言,每个
参数的数值是相对稳定的,而在群体中的参数数值
则拥有明显的差异,
AC
呈现出双峰分布,
ASV
布偏向于
JX17
这一数值,而其他
3
个参数显示出连
续的分布。
Bai
(2010)
通过谷粒大小有明显差异的
籼稻和粳稻品种
(Nanyangzhan
Chuan)
杂交,构建
了一个
F7
8
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
用作谷粒形状的
遗传分析,同时建立了一个包含
164
个简单重复序
(SSR)
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这项研究的主要目
的是检测控制谷粒形状的数量性状位点
,
并成功实
现了一个微效
QTL(qGL7)
的精细定位。
Shi
(2002)
在水稻不同的灌浆阶段,对稻米的垩白
(chalkiness)
和透明度
(translucency)
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垩白和透明度不仅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且
还受到三倍体胚乳遗传效应、细胞质遗传效应、二
倍体母系植株遗传效应或三种效应共同的影响,试
验还证明了垩白
(chalkiness)
和透明度
(translucency)
区域的最终形成,虽然取决于整个发育阶段的光合
产物的最终积累,但它们在任何一个灌浆阶段的基
因表达都与其遗传效应有关,且在不同的灌浆阶
段,基因的表达和遗传效应的影响不同。但也有学
者认为垩白是受单个主基因控制的性状
(Chang and
Somrith, 1979)
,胚乳透明度的遗传表达则是以基因
型作用为主,并存在地点与基因型的互作,遗传力
较高
(Liu et al., 2006)
。此外,
Sweeney
(2006)
对红
米的研究证实,红米是由与进化有关的
Rc
基因控制
的,
Rc
基因编码一种基本的螺旋
螺旋结构的
蛋白质,被精确定位在
7
号染色体约
18.5kb
的区域。
稻米加工品质的遗传表达比较复杂,受遗传效
应、环境效应和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综合作用,
其中遗传效应又可分为母体基因型效应、种子胚乳
基因型效应和细胞质效应三种类型。
Wong
(2005)
的研究证实,稻米胚乳旁侧区域的高密度贮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