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龙兵
            
            
              , 2011,
            
            
              冷杉基因组
            
            
              DNA
            
            
              遗传标记芯片的构建与分析
            
            
              ,
            
            
              分子植物育种
            
            
              (online) Vol.9 No.101 pp.1726-1734 (doi: 10.5376/mpb. cn.2011.09.0101)
            
            
              1730
            
            
              图
            
            
              3
            
            
              Pst
            
            
              Ⅰ添加选择性碱基
            
            
              CAG
            
            
              引物扩增图
            
            
              注
            
            
              : M: GeneRuler 100 bp DNA ladder marker;
            
            
              采用
            
            
              7
            
            
              种不同
            
            
              的限制性内切酶组合酶切冷杉基因组
            
            
              DNA
            
            
              后
            
            
              ,
            
            
              用添加选择
            
            
              性碱基
            
            
              CAG
            
            
              的
            
            
              Pst
            
            
              Ⅰ引物扩增图
            
            
              ,
            
            
              每种处理
            
            
              2
            
            
              个冷杉样品
            
            
              ; 1,
            
            
              2:
            
            
              Pst
            
            
              Ⅰ
            
            
              +
            
            
              Taq
            
            
              Ⅰ
            
            
              ; 3, 4:
            
            
              Pst
            
            
              Ⅰ
            
            
              +
            
            
              Bst
            
            
              N
            
            
              Ⅰ
            
            
              ; 5, 6:
            
            
              Pst
            
            
              Ⅰ
            
            
              +
            
            
              Alu
            
            
              Ⅰ
            
            
              ; 7, 8:
            
            
              Pst
            
            
              Ⅰ
            
            
              +
            
            
              Hae
            
            
              3; 9, 10:
            
            
              Pst
            
            
              Ⅰ
            
            
              +
            
            
              Hha
            
            
              Ⅰ
            
            
              ; 11, 12:
            
            
              Pst
            
            
              Ⅰ
            
            
              +
            
            
              Msp
            
            
              Ⅰ
            
            
              ; 13,
            
            
              14:
            
            
              Pst
            
            
              Ⅰ
            
            
              +
            
            
              Taq
            
            
              Ⅰ
            
            
              +
            
            
              Mse
            
            
              Ⅰ
            
            
              ; 15, 16:
            
            
              对照样品
            
            
              Figure 3 The picture after PCR using primer
            
            
              Pst
            
            
              Ⅰ
            
            
              +CAG and
            
            
              seven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incision enzyme
            
            
              Note: M: GeneRuler 100 bp DNA ladder marker; Using 7
            
            
              different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Hin
            
            
              d
            
            
              Ⅲ
            
            
              fir genomic DNA
            
            
              combination, with added selective base CAG
            
            
              Pst
            
            
              Ⅰ
            
            
              primers for
            
            
              amplification of graph, each kind of processing 2 fir samples; 1,
            
            
              2:
            
            
              Pst
            
            
              Ⅰ
            
            
              +
            
            
              Taq
            
            
              Ⅰ
            
            
              ; 3, 4:
            
            
              Pst
            
            
              Ⅰ
            
            
              +
            
            
              Bst
            
            
              N
            
            
              Ⅰ
            
            
              ; 5, 6:
            
            
              Pst
            
            
              Ⅰ
            
            
              +
            
            
              Alu
            
            
              Ⅰ
            
            
              ; 7, 8:
            
            
              Pst
            
            
              Ⅰ
            
            
              +
            
            
              Hae
            
            
              3; 9, 10:
            
            
              Pst
            
            
              Ⅰ
            
            
              +
            
            
              Hha
            
            
              Ⅰ
            
            
              ; 11, 12:
            
            
              Pst
            
            
              Ⅰ
            
            
              +
            
            
              Msp
            
            
              Ⅰ
            
            
              ; 13,
            
            
              14:
            
            
              Pst
            
            
              Ⅰ
            
            
              +
            
            
              Taq
            
            
              Ⅰ
            
            
              +
            
            
              Mse
            
            
              Ⅰ
            
            
              ; 15, 16: Control sample
            
            
              芯片技术可以很好的和标记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
            
            
              挥芯片技术高通量、高精度特点以及标记技术应用
            
            
              广泛的特点。利用此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
            
            
              (1)
            
            
              标记
            
            
              源于基因组
            
            
              DNA
            
            
              某部分未知片段,不依赖
            
            
              DNA
            
            
              背
            
            
              景信息,即使是一个未知物种也可开展工作,该优
            
            
              势在许多遗传负荷大,前期遗传背景研究较少的濒
            
            
              危木本植物多样性研究中尤其重要。
            
            
              (2)
            
            
              高通量,标
            
            
              记数多、检测效率高。通常一张芯片可容纳
            
            
              3
            
            
              ×
            
            
              10
            
            
              4
            
            
              ~
            
            
              4
            
            
              ×
            
            
              10
            
            
              4
            
            
              左右标记,而且样品处理也可采用批量式,
            
            
              检测效率很高,常规凝交电泳标记无法达到的。
            
            
              (3)
            
            
              利用该标记技术产生的标记数几乎可无限量扩
            
            
              展,直至覆盖整个基因组,而且要想增加标记数也
            
            
              比较容易;标记数越多,遗传多样性检测精度越高。
            
            
              (4)
            
            
              得到的文库具有一定通用性,一旦建成一个比较
            
            
              好的文库后,相近物种的样品检测将变得非常容
            
            
              易。该技术非常适合并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物种
            
            
              开展分类进化、辅助育种、图谱构建、种质真假鉴
            
            
              定等研究,应用潜力广泛。
            
            
              图
            
            
              4
            
            
              文库构建时克隆检测图
            
            
              注
            
            
              : M: GeneRuler 100 bp DNA ladder marker; 1~16, 18~33
            
            
              为
            
            
              32
            
            
              个不同克隆
            
            
              , 17
            
            
              泳道为间隔
            
            
              Figure 4 Testing clone for creating library
            
            
              Note: M: GeneRuler 100 bp DNA ladder marker; 1~16, 18~33 showed the picture of 32 different clones, lane 17 was empty
            
            
              本试验开展了冷杉遗传标记芯片技术研究,从
            
            
              各项芯片质量、检测参数和位点参数数据分析,得
            
            
              到的芯片遗传标记芯片满足质量要求,有效标记位
            
            
              点约
            
            
              17.8%
            
            
              ,利用通过此方法得到的标记分析标记
            
            
              点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率为
            
            
              P
            
            
              为
            
            
              100%
            
            
              ,
            
            
              8
            
            
              个样品
            
            
              Nei
            
            
              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0.4
            
            
              ,而且样品间遗传距
            
            
              离的支持率以及重复样品的位置关系都比较理想,
            
            
              说明该种方法切实可行,重复性,可靠性均较理想,
            
            
              可以应用于冷杉遗传分类、遗传多样性检测中。
            
            
              本文进行的
            
            
              8
            
            
              个冷杉样品有关分析只是为了供
            
            
              遗传标记芯片质量检测和分析试用,
            
            
              8
            
            
              个样品并不
            
            
              能较好代表某冷杉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冷杉群体
            
            
              间分类和遗传分化问题探讨另文待发
            
            
              (
            
            
              饶龙兵
            
            
              , 2009)
            
            
              。
            
            
              DArT
            
            
              技术实验室已成功将
            
            
              DArT
            
            
              技术运用在
            
            
              大麦
            
            
              (
            
            
              Hordeum
            
            
              )
            
            
              、小麦
            
            
              (
            
            
              Triticum
            
            
              )
            
            
              、水稻
            
            
              (
            
            
              Oryza
            
            
              )
            
            
              、苹
            
            
              果
            
            
              (
            
            
              Malus
            
            
              )
            
            
              、木薯
            
            
              (
            
            
              Manihot
            
            
              )
            
            
              、拟南芥
            
            
              (
            
            
              Arabidopsis
            
            
              thaliana
            
            
              )
            
            
              、木豆
            
            
              (
            
            
              Cajanus
            
            
              )
            
            
              、高粱
            
            
              (
            
            
              Sorghum
            
            
              )
            
            
              、西红柿
            
            
              (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
            
            
              、甘蔗
            
            
              (
            
            
              Saccharum
            
            
              )
            
            
              等的分
            
            
              子育种、亲源分析与种质鉴定、图谱构建、遗传多
            
            
              样性研究。
            
            
              3
            
            
              材料与方法
            
            
              3.1
            
            
              冷杉基因组
            
            
              DNA
            
            
              提取
            
            
              材料:新鲜冷杉叶片,材料包含有元宝山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