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2011no1

Basic HTML Version

毛钧等
, 2011,
斑茅初级核心种质秩数加权平均取样策略
,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1 (doi: 10.5376/mpb.cn.2011.09.0001)
1008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与数据标准
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
147
份斑茅为原
始材料,根据资源圃数据库系统中每份资源的基本
情况
(
如种质类型、采集地、海拔
)
、形态特征
(
如根、
茎、叶
)
和农艺性状
(
如田间锤度、株高、茎径
)
等原
始数据,数据规范和标准化整理参照《甘蔗种质资
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
蔡青和范源洪
, 2006)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甘蔗》
(
蔡青和范
源洪
, 2008)
,选取性状包括
21
个质量性状
(
叶姿、叶
色、脱叶性、叶鞘毛群、内叶耳、外叶耳、生长势、
茎形、节间形状、曝光前节间颜色、曝光后节间颜
色、节间长度、蜡粉带颜色、木栓、生长裂缝、生
长带形状、气根、根点排列、芽形、芽位、芽沟
)
5
个数量性状
(
株高、茎径、叶长、叶宽、锤度
)
对数量性状进行质量标准化处理,以平均值为基
准,±
0.5
个标准差为间距分为
10
组。
3.2
研究方法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
(
张洪量等
, 2003)
,本研究选用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香农多样性指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I)
、表型方差
(variance of
phenotypic value, VPV)
、表型频率方差
(variance of
phenotypic frequency, VPF)
和表型保留比例
(ratio of
phenotype retained, RPR)5
个参数作为斑茅初级核心库
的评价指标。从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组内取样
方法
3
个层次探讨构建斑茅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
策略。各参数值进行分组打分,所得秩数平均值越小
的取样策略越好。分组原则有采集地分组
(O, 9
)
叶型分组
(L, 10
)
、海拔分组
(H, 10
)
、气候区域分
(Z, 5
)
、总体聚类分组
(C, 3
)
及不分组随机
(N)
组内取样比例有简单比例
(P)
、对数比例
(L)
、平方根
比例
(S)
和多样性比例
(G)
;组内取样方法分为聚类取
(C)
和随机取样
(R)
。以上
3
个取样层次组合为
42
种取
样策略。为探讨合适的初级核心库取样量,设
9
个总
体取样梯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进行分析比较,每梯度设
3
次重复。
斑茅初级核心种质的抽样及
5
个参数计算在
Foxpro
系统下编程实现,聚类分析和
Duncan
多重检验
SPSS 15.0
下进行,
Nested
巢式方差分析在
SAS 8.1
系统下进行。取样策略的比较分析采用秩数加权平均
的方法,即先对原始参数进行
Nested
巢式方差,分析
各参数在取样方法、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总体
取样量等水平上各自的总体方差贡献率,根据总体方
差贡献率的大小计算相应的加权系数
(
相对方差贡献
)
;再通过
Duncan
多重检验方差分析检测不同取样
策略下各参数的差异,秩数值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秩数值不同表示有显著差异;最后根据原始秩数和加
权系数计算各参数的秩数加权平均值,秩数加权平均
值由小到大排列表示不同取样策略的优劣,值越小表
明该策略越优。
作者贡献
毛钧、刘新龙、苏火生和应雄美是本研究的实验设计
和实验研究的执行人;毛钧、刘新龙及苏火生完成数据分析,
论文初稿的写作;应雄美、陆鑫及马丽提供实验材料和原始
数据;范源洪和蔡青是项目的构思者及负责人,指导实验设
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与修改。全体作者都阅读并同意最
终的文本。
致谢
本研究由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2006C-
0013Z)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NB2010
-
2130135
-
17)
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优秀项目共同资助。作者感谢
中国农业大学李志超、张洪亮老师在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提
供帮助。
参考文献
Balakrishnan R., Nair N.V., and Sreenivasan T.V., 2000,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re collection of
Saccharum
officinarum
germplasm based on quantitative morphological
data,
Genet Resour Crop Evol
, 47: 1-9
Brown A.H.D., 1989, Core collection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genetic resources management.
Genome
, 31: 818-824
Cai Q., and Fan Y.H., eds., 2006, Descriptors and Data
Standard for Sugarcane (
Saccharum officinarum
L.),
Agriculture Press, Beijing, China, 2006 (
蔡青
,
范源洪
,
编著
, 2006,
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
中国
农业出版社
,
中国
,
北京
, pp. 7-31)
Cai Q., and Fan Y.H., eds., 2008, Technical Code for Evaluating
Germ Plasm Resources-Sugarcane (
Saccharum
L.)
Agriculture Press, Beijing, China, pp.1-9 (
蔡青
,
范源洪
,
编著
, 2008,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甘蔗
,
中国
农业出版社
,
中国
,
北京
, pp. 1-9)
Dong Y.S., Cao Y.S., Zhang X.Y.; Liu S.C., Wang L.F., You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