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与医学生物学
            
            
              (
            
            
              网络版
            
            
              ), 2012
            
            
              年
            
            
              ,
            
            
              第
            
            
              1
            
            
              卷
            
            
              ,
            
            
              第
            
            
              7
            
            
              -
            
            
              17
            
            
              页
            
            
              Jiyinzuxue Yu Yixue Shengwuxue (Online), 2012, Vol.1, 7
            
            
              -
            
            
              17
            
            
              http://gmb.5th.sophiapublisher.com
            
            
              8
            
            
              其生产附带物内毒素与热原质的纯化过程也相当复
            
            
              杂
            
            
              (Anderson, 2010)
            
            
              ,诸多因素限制了传统疫苗的广泛
            
            
              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如日中
            
            
              天。植物作为可再生资源,能够通过基因改造来表达
            
            
              外源蛋白,并提供正确组装、折叠所需要的分子伴侣
            
            
              等。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疫苗的研究日臻成熟并
            
            
              展示出操作方便、成本经济、应用范围广等优势。然
            
            
              而传统的核基因组转化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偏低,
            
            
              及转基因的逃逸现象成为现阶段限制植物疫苗发展
            
            
              的瓶颈环节,而叶绿体转化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将
            
            
              来生产廉价、安全的植物疫苗提供了新思路。它突破
            
            
              了核基因组转化外源基因表达低效、易随花粉逃逸两
            
            
              大障碍,具有高效表达、定点整合、母性遗传等优点
            
            
              (Maliga, 2002; Wang et al., 2009; Bock and Warzechr,
            
            
              2010; Maliga and Bock, 2011; Cui et al., 2011)
            
            
              。本文在
            
            
              对叶绿体转化技术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叶绿体
            
            
              转化在疫苗抗原的高效表达和物种扩展方面的研究
            
            
              进展,重点对近年来通过该技术表达的一些重要的病
            
            
              毒抗原和细菌抗原进行综述,对叶绿体转化技术在表
            
            
              达外源蛋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植物疫
            
            
              苗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1
              
            
            
              叶绿体遗传转化技术概述
            
            
              1988
            
            
              年
            
            
              Boynton
            
            
              等
            
            
              (1988)
            
            
              用野生型叶绿体
            
            
              DNA
            
            
              转化衣藻突变体,使其光合能力完全被恢复,首次证
            
            
              明叶绿体基因组可以被转化。历经
            
            
              20
            
            
              多年的研究与
            
            
              发展,叶绿体基因工程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取得了可喜
            
            
              的进步,以下仅对叶绿体遗传转化的原理、转化方法
            
            
              及其优点进行简要介绍。
            
            
              
                1.1
              
            
            
              叶绿体遗传转化的原理
            
            
              叶绿体转化是对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的遗传
            
            
              转化,基本原理是通过目的基因两端连接的叶绿体同
            
            
              源片段与叶绿体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双交换,将目的
            
            
              基因整合进入叶绿体基因组,并经转录、翻译、折叠、
            
            
              修饰等获得功能产物。成功的叶绿体遗传转化有
            
            
              3
            
            
              个
            
            
              技术关键:
            
            
              第一,构建表达载体时使用叶绿体来源的调控序
            
            
              列实现外源基因在叶绿体的高效表达。叶绿体中外源
            
            
              基 因 的 表 达 水 平 受 启 动 子 及
            
            
              5’
            
            
              非 翻 译 区
            
            
              (5’-untranslated regions, 5’-UTR)
            
            
              ,包括核糖体结合位
            
            
              点
            
            
              (ribosomal binding site, RBS)
            
            
              等 元 件 的 调 控
            
            
              (Gruissem and Tonkyn, 1993)
            
            
              ,用来保证目的基因能转
            
            
              录成高水平的
            
            
              mRNA
            
            
              。叶绿体
            
            
              16S rDNA
            
            
              基因的强启
            
            
              动子
            
            
              Prrn (Kota et al., 1999)
            
            
              和光系统
            
            
              Ⅱ
            
            
              作用中心的启
            
            
              动子
            
            
              PpsbA (Staub et al., 2000)
            
            
              是最常使用的启动子;
            
            
              其次,目的基因阅读框两侧的
            
            
              5’-UTR
            
            
              和
            
            
              3’
            
            
              非翻译区
            
            
              (3’-untranslated regions, 3’-UTR)
            
            
              的序列或结构因子可
            
            
              以与特异蛋白质结合而影响
            
            
              RNA
            
            
              的成熟和稳定性,
            
            
              并成为影响转基因翻译的关键。通常在构建叶绿体表
            
            
              达载体时选用叶绿体基因
            
            
              psbA
            
            
              的
            
            
              5’-UTR
            
            
              和
            
            
              3’-UTR
            
            
              (Verma and Daniell, 2007)
            
            
              ,保证转基因的高水平翻译。
            
            
              第二,同源重组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整合。在构
            
            
              建叶绿体表达载体时,为避免位置效应,且不破坏叶
            
            
              绿体基因的原有功能,通常选用叶绿体基因组中相邻
            
            
              的两个基因作为同源重组片段
            
            
              (
            
            
              一般为
            
            
              1~2 kb)
            
            
              ,两基
            
            
              因间隔区作为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外源基因可以在叶
            
            
              绿体环状基因组的多个位点上表达,到目前为止,叶
            
            
              绿体转化使用过的位点有
            
            
              16
            
            
              个,如
            
            
              rbcL/accD
            
            
              、
            
            
              trnV/
            
            
              rps7
            
            
              、
            
            
              psbA/trnK
            
            
              、
            
            
              atpB/rbcL
            
            
              等
            
            
              (Cui et al., 2011; Maliga
            
            
              and Bock, 2011)
            
            
              。
            
            
              第三,叶绿体转基因个体基因组的同质化是其稳
            
            
              定遗传的前提。叶绿体基因组的高拷贝是其优点,也
            
            
              是其缺点,高拷贝性决定了外源基因几乎不可能同时
            
            
              转化所有叶绿体基因组,极易出现转化的与未转化的
            
            
              叶绿体组成的异质体。为了保证转基因在后代中的稳
            
            
              定遗传,在转化过程中必须淘汰未被转化的叶绿体基
            
            
              因拷贝,通常在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时连入筛选标记
            
            
              基因,转化后在高浓度选择压力下进行多轮次抗性筛
            
            
              选 , 从 而 实 现 叶 绿 体 基 因 组 的 同 质 化
            
            
              (Kittiwongwattana et al., 2007)
            
            
              。
            
            
              aadA
            
            
              基因是目前叶绿
            
            
              体转化中应用最广泛、筛选效率最高的抗生素类筛选
            
            
              标记基因
            
            
              (Svab and Maliga, 1993)
            
            
              ,其编码的氨基糖苷
            
            
              -3-
            
            
              腺苷酸转移酶能使转化植株具有壮观霉素和链霉
            
            
              素抗性,在筛选过程中能够将绿色的转化细胞和白化
            
            
              的非转化细胞区分开。此外,
            
            
              nptII
            
            
              基因
            
            
              (Carrer et al.,
            
            
              1993)
            
            
              、
            
            
              neo
            
            
              基因
            
            
              (Kuroda and Maliga, 2001)
            
            
              、细菌
            
            
              bar
            
            
              基因
            
            
              (Lutz et al., 2001)
            
            
              等也相继用作叶绿体转化的筛
            
            
              选标记基因,但转化效率均较
            
            
              aadA
            
            
              基因要低很多,
            
            
              目前仍以
            
            
              aadA
            
            
              使用最为广泛。
            
            
              
                1.2
              
            
            
              叶绿体遗传转化的方法
            
            
              用于叶绿体遗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
            
            
              法、基因枪轰击法、
            
            
              PEG
            
            
              融合法、花粉管导入法、显
            
            
              微注射法和电激法。其中使用最多、最成熟、最高效
            
            
              的方法是基因枪法,即将外源
            
            
              DNA
            
            
              包被在微小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