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2012no59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
10
,
1431
-
1437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431
-
1437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433
2 OsPe5
OsPe7
的初步定位电泳图
Figure 2 Electrophoresis of primary mapping for OsPe5 and OsPe7
3
OsPe5
OsPe7
的连锁图谱
Figure 3 The linkage map of
OsPe5
and
OsPe7
有效分蘖、结实率和产量等与耐磷相关性状进行了
QTL
分析
(Ni et al., 1998; Wissuwa et al., 2002; Tong
et al., 2006;
穆平等
, 2008)
,并发现许多
QTL
与磷
代谢运转相关的基因处于相同的染色体位置。穆平
(2008)
以耐低磷旱稻
IRAT109
和磷敏感水稻越富
杂交的
116
个株系的
DH
群体为材料,对低磷胁迫
下水稻产量性状变化进行了
QTL
定位分析。结果
表明,第
3
6
7
号染色体上存在的
QTL
数目最
多,并成簇分布,
12
QTL
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大
10%
,该高贡献率
QTL
及成簇分布
QTL
可作为
水稻耐低磷产量性状分子育种的重要候选区域。王
雨等
(2009)
利用
9311 (
籼稻
)
与日本晴
(
粳稻
)
杂交后
代衍生的遗传景为
9311
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大
田正常、低氮和低磷条件下的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
量的差异进行
QTL
定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
不同肥力处理水平下的单株有效穗
QTL
多分布于
4
7
11
号染色体上;单株产量
QTL
则分布于
1
2
3
4
7
9
10
12
号染色体上。本研究
通过对
2 650
份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田间筛选,
并获得一份耐低磷株系。挑选与该株系同一个供体
亲本的回交导入系
48
(BC
3
F
14
)
进行基因的初步定
位,初步将耐低磷基因定位于第
5
染色体
(
OsPe5
)
和第
7
染色体
(
OsPe7
)
上,其中位于第
7
染色体上的
QTL
位点具有一定的位置同一性
(
穆平等
, 2008;
雨等
, 2009)
。明凤等
(1999)
分别以籼稻窄叶青
8
和粳稻京系
17
为杂交亲本,构建了
127
个单加倍体
(DH)
群体,对水稻干物重、相对磷吸收量及相对磷
利用效率有关指标进行定位。结果表明,与耐低磷
胁迫相关的该类性状
QTLs
均位于第
6
和第
10
染色
体上。这主要与供试材料的特异性及耐低磷胁迫的
评定指标有关。孙佃臣等
(2011)
对拟南芥中
miR399
家族在耐低磷胁迫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证实
该类基因家族主要存在于植物
(
水稻
,
高粱和杨树
)
1
2
5
号染色体上。路群等
(2005)
以水稻
(
)
为研究材料,分离出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
编码基因
OrLPT1
的全序列,该基因
ORF
区编码含
535
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磷酸盐转运蛋白保守的蛋
白激酶
C
作用位点、
N
端糖基化位点与酪蛋白激酶
Ⅱ作用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