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2012no17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
10
,
1127
-
1132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127
-
1132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130
RM278
RM11
RM302
等标记表现为较高的等位
变异,是分析旱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理想引物。
2.2
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
杨志奇
(2008)
选取我国
20
个省份或地区粳稻地
方品种,研究表明遗传一致性为
0.213~0.902
;束爱
萍等
(2009)
选取我国
12
个省份或地区粳稻选育品
种,研究表明遗传一致性为
0.321~0.914
;张立娜等
(2010)
选取我国
15
个省份或地区粳型旱稻地方品
种,研究表明遗传一致性为
0.580 3~0.958 1
。本研
究选取我国
14
个省份或地区旱稻地方品种粳亚种,
研究表明遗传一致性为
0.527~0.954
。已有研究表明
中国不同省份或地区的不同稻种类型具有不同的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Nybom (2004)
研究表明,抽样群体间地理位置
远近与遗传差异大小相关。张媛媛等
(2007)
,杨志
(2008)
和张立娜等
(2010)
的研究结果均基本支持
这一观点。本研究聚类结果表明,我国地理位置相
近的省份或地区的粳型旱稻地方品种聚在同一类
群,可以清晰的分成北方组和南方组,基本支持前
人研究结果,我国旱稻地方品种粳亚种仍然存在较
高的地理隔离现象。王一平等
(2007)
的结果显示,
世界范围不同地理来源的旱稻地理隔离现象已不
明显,这与世界范围旱稻种质的交流和引种密不可
分。我国旱稻地方品种粳亚种较明显的地理隔离现
象,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旱稻各省间交流不足,同时
也显示出我国旱稻地方品种粳亚种在扩大水稻亲
本遗传背景方面仍具有较大潜力。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供试材料来自课题组构建的滇黔贵琼旱稻地
方品种核心种子库和国家库,以云南、贵州和广西
为主,基于自然地理分布密度,随机抽取
125
份旱
稻地方粳亚种,覆盖了我国
14
个省或地区,核心
种子库中仅存
1~2
份的省份没有覆盖。具体分布为
云南、贵州和广西各
25
份,山西、辽宁、吉林、
江苏、湖南、天津和台湾各
4
份,河北和黑龙江各
8
份,广东和海南各
3
份。
3.2 DNA
抽提及
PCR
检测
参考前人研究结果,每条染色体各筛选
6
多态性高的
SSR
引物
(
1)
。以
10
株混合样代表
每份材料,
CTAB
法混合抽提全基因组
DNA (Song
et al., 2003)
PCR
反应体系
(20 μL)
1
×
Buffer
0.2 mmol/L dNTP (
每一成分均为
0.2 mmol/L)
1 μmol
SSR
引物,
50 ng
模板
DNA
1 U
Taq
酶。扩增
程序为:
94
2 min
94
40 s
55
30 s
72
40 s
36
个循环;
72
℃延伸
10 min
。扩增结果检
测采用
6%
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及银染法
(
东等
, 2009)
3.3
数据处理
SSR
扩增带型采用基因型统计,并建立相应的
数据库
(
高东等
, 2011)
。采用
POPGENE (Yeh et al.,
1999)
分析遗传多样性参数。
NTSYS
程序
(Rohlf,
1997)
软件完成参试材料间欧氏距离计算,采用非加
权平均数
(UPGMA)
,依据遗传距离绘制树状聚类图。
作者贡献
高东为本研究的构思者及负责人,李锐负责试验设计和
试验研究的执行及论文初稿的写作;何霞红参与数据分析及
论文修改。全体作者都阅读并同意最终的文本。
致谢
本研究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
)
课题
(2011CB100406)
资助。
参考文献
Abbadi A., and Leckband G., 2011, Rapeseed breeding for oil
content, q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3(10): 1198-1206 http://
dx.doi.org/10.1002/ejlt.201100063
Gao D., Du F., and Zhu Y.Y., 2009, Low-background and
high-resolution contracted silver-stained method in polya-
crylamide gels electrophoresis, Yichuan (Hereditas), 31(6):
668-672 (
高东
,
杜飞
,
朱有勇
, 2009,
低背景、高分辨率
PAGE
简易银染法
,
遗传
, 31(6): 668-672)
Gao D., Li R., Yang M.Q., and He X.H., 2011, Rice landraces’
genetic diversity of Hani terrace wetland in Qingkou
Village,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Vol.9 No.118 pp.1857-1863 (
高东
,
李锐
,
木青
,
何霞红
, 2011,
元阳箐口村哈尼梯田水稻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
分子植物育种
(online) Vol.9
No.118 pp.1857-1863)
Gong Z.L., Guo H.J., Sheng C.Y., and Zhou K.Y., 2004,
Upland rice variety diversity and in situ conservation in
the communities of Xishuangbanna, Shengwu Duoyang-
xing (Biodiversity Science), 12(4): 427-434 (
龚志莲
,
辉军
,
盛才余
,
周开元
, 2004,
西双版纳社区旱稻品种
多样性与就地保护初探
,
生物多样性
, 12(4): 427-434)
Hartwig E.E., 1981, Breeding productive soybean cultivars
resistant to the soybean cyst nematode for the south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