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晋军等
, 2011,
毛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初步研究
,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57 (doi: 10.5376/mpb.cn.2011.09.0057)
1429
的条件探索,本研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叫文献报道
中的高。
吴益民通过综述竹类植物组织培养的文献资
料,提出了竹子的愈伤组织分为非胚性愈伤组织、
致密性胚性愈伤组织和粘性愈伤组织三种类型。阙
国宁在黄竹和印度莿竹的组织培养中只观察到两
种类型的愈伤组织,一种是胚性愈伤组织,特征是
深黄色、质地紧密,具瘤状结构,另外一种是非胚
性愈伤组织,质地疏松、乳白色、继代培养后增殖
速递加快
(
吴益民
, 2000)
。
丁莉萍在小麦成熟胚的研究中将愈伤组织分
为两种类型,来源于胚轴的愈伤组织,致密淡黄色,
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来源于胚根的愈伤组织多数
是白色或灰色,水渍状,基本上没有分化能力
(
阙国
宁
, 1994)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丁莉萍所
描述的愈伤组织起源部位和状态情况基本一致,结
合阙国宁的描述,将愈伤组织分为两种类型,一类
是来源于胚根和胚芽结合部位,其生长较为缓慢,
质地坚实,呈乳白色或黄色,表面光滑或具球形颗
粒状
(
图
1C)
,而起源于胚根部位的愈伤组织多数为
生长迅速、疏松易碎的非胚性愈伤组织,白色、黄
色或褐色,表面粗糙
(
图
1D)
。尽管愈伤组织具有不
同状态,但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所有类型愈伤组织
都存在继代容易褐变,如果分化的话,都出现愈伤
组织死亡现象,没有任何分化迹象。所不同的是,
非胚性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容易褐变,最终也留
下了部分能够长期继代的类型,随着继代时间的增
加,部分分化成粘性愈伤组织,多次继代后,在没
有任何激素的
MS
培养基上也能正常生长。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毛竹种胚收集于广西地区等开花竹林,采后自
然晾干,保存于-
18
℃
条件下,需要时取出,除掉
外壳,挑选饱满成熟、色泽大小均匀的正常发育种
胚作为实验材料。
3.2
处理方法
先进行初步的预处理后,将种胚放在无菌水
浸泡
12 h
,
0.1% HgCl
2
消毒
10 min
,期间摇晃数次,
保证消毒彻底,无菌水冲洗至少
10
遍以上,以保
证没有
HgCl
2
毒害,在无菌纸上通过剥胚,沿腹缝
线横切,平行腹缝线纵切等
3
种不同方式进行处
理,按照盾片向上、盾片向下
2
种方式接种到培养
基上。按照
5
粒
/
皿进行接种,
10 d
时未污染的种胚
挑出,用相同配方进行继代,培养
30 d
时,进行
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质量的情况统计。统
计完后将所有愈伤组织均转接到无激素的培养基
上进行分化处理。
3.3
培养基
基本成分:
MS
大量
+B 5
微量
+B 5
有机
+MS
铁
盐
+30 g/L
蔗糖
+8.0 g/L
卡拉胶
+500 mg/L Proline
+300 mg/L Glutamine+500 mg/L Casamino Acids
,分
别附加
1.0
、
2.0
、
4.0
、
6.0
、
10.0 mg/L
等不同浓度梯
度的
2,4
-
D
形成
D1
、
D2
、
D3
、
D4
、
D5
系列培养基,
灭菌前
pH
用
KOH
调整到
5.80
,
121
℃
下灭菌
20 min
。
分化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不附加任何激素用
D0
培养基,添加激素如表
3
中所示。
3.4
培养条件
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到黑暗处培养,温度
26
℃
。分化时接种后光照时间为
16 h
每天,光照强
度
3 000 lux
,温度
26
℃
的条件下培养。
3.5
观察与统计
30 d
时统计愈伤组织发生率和紧实愈伤组织
数。愈伤组织诱导率
=
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
/
无菌外植体数
×100%
,紧实愈伤组织诱导率
=
诱导
出紧实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
/
无菌外植体数
×100%
。
作者贡献
岳晋军,袁金玲是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研究的执行
人;岳晋军,袁金玲及郭广平完成数据分析,论文初稿的写
作;吴晓丽参与实验设计,试验结果分析;顾小平是项目的
构思者及负责人,指导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与修
改。全体作者都阅读并同意最终的文本。
致谢
本研究由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
(2009C12097)
和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
(RISF6908)
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Han W.J., Zhou H., and He G., 2004, Studies on browning in
callus culture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cens
,
Hunan Linye Keji (Journal of Hunan Forestry Scienc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