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期刊研究
, 2012
年
,
第
1
卷
11
Copyright© 2012 5
th
Publisher
检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弄清有关的道
义问题;(
3
)用最有益于全人类的方法促进科学的
发展,要尽可能地发挥科学家的影响以防止科学的
误用;(
4
)要在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精神上协
助国民和政府的教育,不要使他们拖累科学作用的
发挥;(
5
)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
为世界公平精神作出贡献;(
6
)重视和发展科学技
术所具有的人性价值。除了科学共同体制定的科学
家行动准则外,国外还形成了一些关于科学家社会
责任的文件,如《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及《科
学议程
-
行动框架》。
《赫尔辛基宣言》全称《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
基宣言》,该宣言制定了涉及人体对象医学研究的
道德原则,是一份包括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生物医
学研究的伦理原则和限制条件。
医科学生的道德性如何,决定着人性医学的
发展,要充分以医学人道主义为核心,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从医学人文视野来关注医学,加强医科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从而使医科大学生确
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
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
研究、教学、生产、鉴定以及其它科学试验的动物。
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科学技术部下发的《关于善
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善待试验动物,维护
动物福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伦理学是研究人与人相处时发生的道德关
系,研究人际关系的一般规范或准则的学科。东西
方思想史上关于“道德”和“伦理”的表达含义非
常相近。科技伦理学可分为科学伦理学和技术伦理
学,科学伦理学主要研究科研人员在探索自然规律
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关系,技术伦理学主要研究技术
人员在应用自然规律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关系。从学
科演进的发展规律来看,科技伦理学是科学技术学
与伦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20
世纪早期一部分科学家阐释了一种“科学伦
理学”。它强调道德价值,例如诚实、完美和自我
克制,他们把科学家描述为这些价值的真正代表。
1955
年
7
月,爱因斯坦、罗素等十位科学家联名发
表宣言,呼吁各国科学家行动起来反对核战争。
1957
年
7
月,来自
10
个国家的
22
名科学家在加拿大
小城帕格沃什召开了第一次“科学与世界事务会
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科学家除了他们的本职工
作之外,最大责任就是竭尽权利来防治战争,帮助
建立一种持久、广泛的和平。会议提出了“为了全
人类的未来而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科学成
就”。
1958
年,有
70
位著名的科学家在第三次帕格
沃什会议发表宣言,即著名的“维也纳宣言”,明
确指出科学事业的意义与科学家的道德伦理责任。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发展迅猛,
特别是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引起了
许多关于伦理方面的争论,其核心就是科学家到底
应该对其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负有什么样的以及
何种程度的社会责任。
从科技的发展规律来看,科技伦理学研究科技
的伦理本质、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互动;从学科
生成的研究对象来看,科技伦理学是职业伦理学的
一部分,因而要研究科技职业道德现象;从所关注
的研究领域来看,科技伦理学是一种应用伦理学,
因而要研究具体科技领域中的道德问题。如生命科
学伦理、生殖科学伦理、医学科学伦理、互联网伦
理、环境科学伦理、核技术伦理等等。因此,科技
伦理学必需着力于构建科技道德规范体系,明确告
诉科技工作者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什么样的行
为是正当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应当做什
么,允许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科学研究是涉及到科研人员、科技辅助人员、
课题资助者、受试者
/
病人、社会公众、消费者、政
策制定者等诸多活动主体的社会活动。科研人员应
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准则或规范,及时调整
自身与合作者(包括其他科研人员、资助者、受试
者、社会公众
/
消费者)、科研人员与动物(包括实
验动物、生态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合乎伦理地开
展研究工作。
科学研究人员应该明确科研伦理底线,清楚了
解哪些研究无论如何是不能研究和应用的。也就是
说科研人员在涉及到的研究中必须坚持的一些基
本伦理准则。科研伦理底线的评判标准大致有以下
几种:(
1
)特定社会的多数成员对某种行为强烈的
厌恶感;(
2
)在特定历史和文化情境或社会习俗中
的禁忌;(
3
)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物种整体性;(
4
)
对受试者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因参加研究而
死亡;(
5
)部分研究仅仅考虑了自身局部的、眼前
的、直接的、暂时的利益,而忽略了或根本不顾及
人类根本的、长远的、社会
-
自然整体利益。
国内关于科研规范或学术规范有多种定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