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10no6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0
,
8
,
6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0, Vol.8, No.6
http://mpb.
5th
.sophiapublisher.com
8
页,第
2
已被报道。图
1
对目前棉花各个染色体已定位到的
QTL
进行了简单归纳。
1
棉花各染色体
QTL
定位汇总
Figure 1 Summary of QTL mapping in cotton
可看出,在棉花所有染色体上都定位到
QTL
QTL
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染色体
1
、染色体
2
染色体
4
和染色体
8
上检测到了不超过
3
个性状的
QTL
,而染色体
5
、染色体
9
、染色体
14
、染色体
23
则分布了超过
13
个性状的
QTL
。就定位的性状
来分,目前棉花
QTL
定位主要集中于抗病性、纤
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染色体
7
和染色体
21
同时检测到
3
种病害的抗性
QTL
,而有
7
个染色体
目前还没有检测到抗病性
QTL
。染色体
8
和染色体
19
没有检测到产量相关
QTL
,而染色体
1
和染色
2
则没有检测到纤维品质
QTL
。本文将对棉花中
已报道的
QTL
定位研究分抗病性、纤维品质和产
量相关性状三个主要方面作一简单综述。以期对棉
花重要性状遗传定位研究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为棉
花育种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1
抗病相关性状
QTL
定位
1.1
枯萎病抗性
QTL
定位
枯萎病是由枯萎病菌
(Fusarium wilt)
引起的,是
棉花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可导致黄化、萎蔫、落叶、
微管组织损伤和植株死亡。关于枯萎病的
QTL
位目前却报道较少。陈勋基等
(2008)
以高抗枯萎病
的陆地棉品系
98134
和海岛棉感病品种新海
14
为亲本,构建
98134×
新海
14
F
2
F
2:3
分离群体。
运用
SSR
标记构建连锁图谱,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
别在第
3
15
23
26
连锁群上定位到
QTL
Wang
(2009)
采用陆地棉组合中棉所
35 (
高抗
)
和军棉
1
(
感病
)
F
2:3
群体,在染色体
17
上定位到一个主
QTL
,解释约
60%
的遗传变异;在染色体
7
15
23
上还定位到
3
个微效
QTL
1.2
黄萎病抗性
QTL
定位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能导致严重的产
量损失。黄萎病的遗传模式目前不同研究得到的结
论存在差异,部分研究认为是一个或两个主效位点
控制,而部分研究认为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由于
陆地棉品难于找到有效的高抗黄萎病品系,目前的
黄萎病抗性定位研究大都采用了海岛棉的抗源。甄
瑞等
(2006)
、王省芬等
(2007)
采用组合中棉所
8
×Pima90
-
53
F
2
群体,定位了一个位于染色体
8
上的
SSR
标记
BNL3255
与黄萎病抗性的紧密连锁
性。王芙蓉等
(2007)
对抗黄萎病品种鲁棉研
22
号和
海岛棉渐渗系鲁原
343
的抗病位点进行定位,采用
了不同发病时间进行多次性状考察的策略。在染色
2
16
23
上分别都检测到
1
QTL
。利用
3
QTL
的定位信息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
显著提高了抗病性选择效果。昝伟等
(2008)
采用了
海岛棉品种新海
15
号进行定位,在同一连锁群检
测到
2
个主效位点,分别解释了
46.74%
48.69%
的变异。
Wang
(2008)
采用了组合陆地棉
XinLuZao1
(
感病
海岛棉
Hai7124 (
抗病
)
F
2:3
群体进行了蕾
铃期的黄萎病抗病性
QTL
定位。黄萎病抗性调查
在两次田间发病高峰期进行,两次调查结果分别了
进行
QTL
定位,共检测到
9
QTL
,分别解释
10.63%~28.83%
的表型变异。
Yang
(2008)
则对苗
期和成株期的黄萎病抗性进行了
QTL
定位。同样
选用了
Hai7124
作为抗病亲本,而感病亲本则为军
1
号。研究采用了
F
2
BC
1
S
2
两个定位群体,考
察了苗期叶部病症和成株期微管病症两个抗病性
指标,并采用了
3
种黄萎病菌生理小种作为致病菌。
定位结果表明,两个定位群体间定位到部分相同的
QTL
,两种抗病性指标间也存在部分相同的
QTL
对不同的生理小种,也存在
QTL
的重叠。一些研
究也采用了抗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系进行定位。杨昶
(2007)
采用了陆地棉组合
5026 (
8 (
)
RIL
群体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的定位。两个性状考
察时期分别定位到
3
个、
1
QTL
。葛海燕等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