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mpbcn2013no17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1117
3
辣椒疫霉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
Table 3 Genetic identity and genetic distance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groups of
P. capsici
Pop ID
六盘水
遵义
贵阳
安顺
黔南
毕节
Liu P.S.
Zunyi
Guiyang
Anshun
Qiannan
Bijie
六盘水
****
0.930 2
0.843 2
0.875 8
0.861 6
0.747 7
Liu P.S.
遵义
0.0724
****
0.923
0.918 4
0.909 7
0.802 4
Zunyi
贵阳
0.170 6
0.080 1
****
0.908 7
0.907 5
0.795 0
Guiyang
安顺
0.132 6
0.085 1
0.095 8
****
0.955 7
0.752 9
Anshun
黔南
0.149 0
0.094 7
0.097 1
0.045 3
****
0.781 3
Qiannan
毕节
0.290 8
0.220 2
0.229 4
0.283 8
0.246 8
****
Bijie
:
斜纹上方
:
遗传相似性
;
下方
:
遗传距离
; pop ID:
种群地区
Note: Above diagonal: Nei's genetic identity; Below diagonal: Genetic distance; pop ID: population ID
1
不同地区菌株的系统树图
Figure 1 Dendrogram of
P. capsici
from different regions
1.3
供试菌株
RAPD
聚类分析
从图
2
可知,以遗传相似系数
0.78
为阈值,供
试的
72
个辣椒疫霉菌被划分为
7
个遗传聚类组。
对受试菌株群体聚类组划分进一步分析发现:
(1)
受试辣椒疫霉菌聚类组的划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
一定的关系,但不明显;部分地区的菌株间存在严
重的交叉聚集现象。第Ⅰ组的
12
个菌株中
5
个来
自六盘水,
5
个来自遵义,
2
个来自贵阳;第Ⅱ组
为优势种群,共计
41
个菌株,其中
4
个来自贵阳,
17
个来自安顺,
19
个来自黔南,
1
个来自遵义;第
Ⅲ组只有一个菌株,来自贵阳;第Ⅳ组的
12
个菌
株中
1
个来自六盘水,
6
个来自遵义,
4
个来自贵
阳,
1
个来自黔南;第Ⅴ、Ⅵ组分别由
2
个菌株组
成,均来自毕节;第Ⅶ组由来自贵阳的
2
个菌株组
成。
(2)
受试贵阳地区的
13
个菌株分别被划分于
5
个聚类组中,说明贵阳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变异性
较大,遗传分化明显,而且菌株
68-2
3-1-1
3-1-2
还被分别列为一个独立的聚类组。
(3)
安顺全部菌株
和黔南
95%
菌株都位于同一聚类组中,可见这些地
区的受试菌株分化程度较小,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4)
毕节地区受试菌株与其他地区菌株的遗传相似
系数相对较低,遗传背景较远。该结果与
popgene
软件统计结果一致。
此外,菌株群体聚类组的划分与寄主品种也显
示出一定关系
(
4)
,聚类组Ⅲ的菌株来自于辣甜
椒;聚类组Ⅴ和Ⅵ的菌株来自于大方皱椒;聚类组
Ⅶ的菌株来自于山辣椒。
2
讨论
本研究的测定结果表明,贵州省辣椒疫霉主要
A1
A2T
A1,A2
三种交配型,其分布呈极不
均等态势,以
A2
型占据绝对优势。这与国内其他
省份辣椒疫霉的交配型分布有所不同,例如刘永刚
(2008)
研究发现甘肃省是以
A1
型为主,但
A0
也占有相当比例;云南省则以自育的
A1A2
型为主
(
杨明英等
, 2009)
;安徽省以
A1
A2
型为主
(
戚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