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2012no3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
10
,
1017
-
1024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017
-
1024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019
1
检测位点的遗传变异和杂合性
Table 1 Summary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heterozygosity for detected loci
位点
Locus
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
Na
有效等位基因数
Ne
香农指数
I
期望纯合度
Exp_hom
期望杂合度
Exp_het
RM84
7.000 0
4.247 8
1.543 9
0.235 1
0.764 9
RM 208
7.000 0
4.115 4
1.515 3
0.242 7
0.757 3
RM 16
6.000 0
3.858 3
1.431 7
0.258 9
0.741 1
RM 280
6.000 0
3.854 6
1.430 7
0.259 1
0.740 9
RM 289
4.000 0
2.633 9
1.036 3
0.379 4
0.620 6
RM 253
6.000 0
3.865 2
1.410 7
0.258 4
0.741 6
RM 234
6.000 0
3.919 5
1.393 1
0.254 8
0.745 2
RM 210
6.000 0
3.650 6
1.402 6
0.273 6
0.726 4
RM 219
4.000 0
3.889 9
1.371 9
0.256 8
0.743 2
RM 228
5.000 0
4.653 0
1.570 9
0.214 6
0.785 4
RM 224
4.000 0
3.116 7
1.256 1
0.320 6
0.679 4
RM 19
5.000 0
3.677 8
1.400 6
0.271 6
0.728 4
Mean±S.D 5.5000±1.0871
3.790 2±0.515 5
1.397 0±0.141 1 0.268 8±0.043 0
0.731 2±0.043 0
2
讨论
2.1
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及其演替
元阳梯田一直维系着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文
献记载
1962
年就有过
97
个水稻品种的调查登记。
1982
年农作物品种普查,全县共有水稻品种
392
个,
后经种植观察,汇总归纳,确定有
195
个,其中《元
阳县农作物品种志》中详细描叙农艺性状的地方品
种达
54
个。显示
80
年代元阳梯田水稻地方品种具
有丰富的多样性
(
高东等
, 2011a)
90
年代末王清华
(1999)
在《梯田文化论》中提及元阳哈尼族拥有
180
多个稻谷品种。
2006-2007
年期间,徐福荣等
(2010a)
调查
30
个村寨,显示元阳县当前种植
135
个不同
名称的水稻品种
(
组合
)
,包括
100
个传统品种。本
课题组
2008
年调查元阳
46
个村寨,收集
568
份水
稻地方材料,其中有
108
个不同名称的传统品种。
总体上来说
,
经过
30
多年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元阳梯田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降低趋势不大
(
徐福
荣等
, 2010b)
。在目前杂交水稻等选育品种的冲击
下,元阳哈尼梯田湿地当前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仍
维持着
30
年前原有的遗传多样性
(
徐福荣等
, 2011)
但品种间相似度略有增加。结合高东等
(2009b, 2010)
对元阳地方品种及其与改良品种内部遗传异质性
的比较,展示出地方稻种资源具有育成品种所缺少
或没有的优质特征,是水稻育种和稻种起源、进化
研究不可缺少的过渡材料,但其总体遗传基础有狭
窄趋势,为此,我们建议将元阳哈尼梯田作为稻作
传统农家品种多样性就地保护区加以保护这些不
可替代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
2.2
元阳水稻品种多样性的维系机制
首先,元阳县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生
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方品种,同时这些稻作地方
品种对复杂的农业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
体现在耐贫瘠、耐阴冷、耐涝、抗病虫等特性
(
高东
, 2009a)
。其次,元阳县当前仍在种植较多的地方
品种与多民族宗教传统和文化习俗相关
(
高东等
,
2011b)
,如在哈尼族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中必须要
有糯米和由不同颜色的稻米混合做成的花米饭。再
者,朴素的选留、换种机制是该地区稻种资源丰富
动力之一。当地哈尼族家家户户均进行田间选种,
用于第
2
年种植,祖辈相传,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选
留种方法与标准
(
徐福荣等
, 2010a)
,均采取粒选和
穗选
(
王清华
, 1999)
。种子交换和品种轮换被元阳哈
尼族普遍采用
(
高东等
, 2011a)
。在频繁的稻种交换
过程中,孕育
同名异种
异名同种
资源,加之,
哈尼族有同名种子混合使用的习惯,更加丰富了其
遗传多样性。最后,哈尼人丰富的梯田稻作系统管
理土著知识和技能
(Shimpei, 2007)
,也是形成和维
系该地区稻种资源丰富的动力之一。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2008
年采取由云南农业大学、元阳县农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