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11no58

Basic HTML Version

谭君等
, 2011, 2005-2009
年贵州省玉米区试组合遗传多样性的
SSR
分析
,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58 (doi: 10.5376/mpb.cn.2011.09.0058)
1434
3
不同年份间供试组合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情况
Figure 3 The variation of GS among tested maize hybrids in
different years
西南地区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报道较多,发现西
南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现象较为普遍。聂永心等
(2005)
利用
72
SSR
引物在
33
个四川常用玉米自交
系中共检测到
289
个等位基因变异,
33
个自交系间
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
0.587~0.925
,平均为
0.706
;李丽华等
(2007)
研究了
135
个西南地区玉米自
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自
交系
(83%)
划分到几大类群中,所有供试自交系中
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
0.56~0.96
之间,表明西南
地区种质基础相对狭窄还是主要的问题;李丽华等
(2009)
59
份四川新选优良自交系的聚类结果表
明,大部分自交系
(78.8%)
聚到四大常见类群;陈发
波等
(2007)
186
个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进行
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
186
个组合的遗传相似系
数变幅在
0.606 7~0.916 2
之间,平均值为
0.772 2
相似系数在
0.700 0
以上的占
96.9%
,表明供试组合
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单一。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育种过程中亲本来源狭
窄,另一方面玉米育种的强大选择压力使得品种的
大部分稀有变异类型在改良过程中丢失。
本研究利用
SSR
分子标记对贵州省近五年来的
玉米区试组合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
20
对玉
SSR
核心引物获得了
107
个等位基因位点,将
178
个组合聚成
10
大类,供试组合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
0.430~0.916
,平均
0.630
。从本文聚类分析的结果
可以看出,与前面几位的研究结果相比,近年来贵
州省育成的玉米品种遗传相似系数相对较小,可能
与当前贵州主推玉米杂交种种质近
90%
直接或间接
含有地方种血缘
(
聂琼等
, 2008)
有关。但本研究中有
74.2%
的供试组合集中在第
1
类中,继续将第
1
类的
132
个组合分为
7
个亚类时,仍有
81.1%
的组合分布
在第
2
和第
3
亚类中,并且供试组合间遗传相似性在
2005
-
2009
五年中年际间变化不大,这反映出贵州
省玉米育种在拓展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方面虽然取
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育种用亲本遗传背景相
对狭窄的问题。
目前,不仅是在贵州省、西南地区,甚至是在
全国范围都存在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的现象。肖
木辑等
(2008)
利用
70
SSR
引物研究了我国黄淮海
地区
63
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
277
个等位基因变异,
63
份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
变化范围在
0.62~0.91
;王明泉等
(2009)
对黑龙江省
近年来审定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进
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推广品种
的亲本自交系集中在兰卡斯特群和瑞德群两大杂
种优势群;李俊芳等
(2007)
2005
年国家玉米主产
区预试参试品种的聚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被分成
6
类,
88.6%
的品种分布在相邻的第三和第四类中,
反映出最新育成的和生产上正在广泛种植的玉米
品种存在严重的种质趋同现象;黄改系种质成为当
前国内应用最多、在新品种遗传组成中占比重最大
的种质。因此,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有必要充分利
用地方品种,引进外来品种,解决目前所利用玉米
自交系遗传背景单一和狭窄的问题,拓宽遗传基
础,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产
量、品质和抗性。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2005
-
2009
年度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的
178
玉米续试组合
(
2)
。所有供试组合均由贵州省种子
管理总站提供。
20
对玉米
SSR
核心引物序列来自《中
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432
-
2007)
》,由
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PCR
扩增所用试
剂由天根生化提供,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3.2 DNA
提取及
PCR
分析
DNA
提取、
PCR
扩增、电泳检测等均参照谭君
(2009)
的方法进行。
3.3
数据统计分析
对于多态性扩增谱带,在相同迁移位置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