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10no10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0
,
8
10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0, Vol.8, No.10
http://mpb.
5th
.sophia
p
ublisher.com 
2
页,共
12
在玉米
(
张雪原等
,2009)
、小麦
(
陈先红等
, 2008
Song Q
J et al.,2005 ;Atsushi T et al., 2006)
、大豆
(
刘金等
, 2008)
和甜菜
(
王华忠等
, 2008)
等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在水稻中,
SSR
标记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分
子标记技术(
Hearne C et al. ,1993; Akaji H et
al. ,1996; Neelu Jain et al., 2006;
朱作峰等
,2002;
景生等
, 2004
),利用
SSR
标记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
性进行分析已有很多报道(鲍根良等,
2005
;宣云
,2007
)。应杰政等(
2007
)应用
24
个微卫星标记
分析
63
个主栽常规稻品种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
135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
5.6
个,多态性频
率变动范围为
0.486
0.840
,平均
0.682
。常规籼稻
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常规粳稻品种的高,聚类分析表
明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
点。华蕾等(
2007
)采用
40
SSR
标记,比较分
析了
151
份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差异,表明籼粳
亚种间
SSR
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
Nei
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粳稻品种。然而,以
往的研究在试验材料的选择上都采用遗传背景差
异大的不同基因型品种,而采用遗传背景相近、且
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的杂种后代
做供试材料进行研究的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利用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差
异的粳稻品种间杂交,经定向选择形成遗传背景相
近、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的后代株系
为研究对象,利用
SSR
引物对这些材料的遗传多样性
进行分析,探讨水稻定向选择后代遗传多样性,以期
为水稻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1
结果与分析
1.1
定向选择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变异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
1,
2
),除组合Ⅰ中
蛋白质含量选择后代的回冷粘滞性恢复值和每株
穗数及组合Ⅱ中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后代的每
株穗数和稻米蛋白质含量选择后代的最高粘度、回
冷粘滞性恢复值、糊化开始温度、每株穗数、结实
率等性状外,其余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的
F
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定向选择后代蒸煮食味
品质和产量性状彼此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差异。
由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幅可见,在
组合Ⅰ中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后代分别为
9.0~19.3%
6.78~8.85%
,蛋白质含量选择后代分
别为
15.35~21.22%
9.37~12.67%
;在组合Ⅱ中稻
米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后代分别为
10.0~21.4%
7.18~8.03%
,稻米蛋白质含量选择后代分别为
10.97~19.71%
7.37~11.1%
。说明通过稻米直链淀
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或
降低杂种后代的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由食
味值和淀粉谱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变幅可见,在组合
Ⅰ中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选择后代的食味
值分别为
34~63
42~62
,下降粘度值分别为
65.1~169.7
79.1~215.7
,粘滞峰消减值分别为
-116~80.5
-107.4~13.9
, 单 株 粒 重 分 别 为
6.45~26.83
克和
9.0~23.1
克;在组合Ⅱ中稻米直链
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选择后代的食味值分别为
33~63
34~60
,下降粘度值分别为
75.8~134.5
82.8~188.0
,粘滞峰消减值分别为
-48.3~47.5
-127.3~38.4
,单株粒重分别为
8.38~28.08
克和
13.2~31.7
克。说明通过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提高或降低杂种后代的食味
值和淀粉谱特性及产量性状。
1.2
多态引物的筛选与亲本间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利用分布于个水稻
12
条染色体的
120
对引物
对杂交亲本进行
SSR
分析,从中筛选出亲本间扩增
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稳定的引物
108
(
56
,
组合
52
)
,共扩增出
659
个等位基
因,平均每对
SSR
引物可扩增出
6.2
个。
从表
3
可知,组合
亲本的平均基因多样性指
数为
0.403
,组合
亲本的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
0.446
。组合
亲本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322
组合
亲本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338
。由表
4
可知,组合
亲本的最大
PIC
0.364
,出现在
9
号染色体上,最小
PIC
0.141
,出现在
3
号染色
体上;组合
亲本最大
PIC
0.391
,出现在
11
号染色体上,最小
PIC
0.268
,出现在
1
号染色
体上。说明不同亲本间染色体多态性有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