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CMB-Vol.01-No.04

Basic HTML Version

计算分子生物学
(
网络版
), 2012
,
1
,
4
,
23
-
28
Jisuan Fenzi Shengwuxue (Online), 2012, Vol.1, No.4, 23
-
28
http://cmb.5th.sophiapublisher.com
26
2
黑颈长尾雉
24
个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支聚类图
Figure 2 The dendrogram of the 24 individuals of
Syrmaticus
humiae
内个体的相似程度为
0.719 0
。而多态位点的百分数
82.35%
。相对其他物种来说,它的遗传变异水平
是较高的,如南美白对虾
(
P. vannamei
)
4
个群体
和家系
,
测得的多态位点百分数是
58.75% (Garcia et
al., 1994)
。罗非鱼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似率分别是尼
罗罗非鱼为
0.730
,莫桑比克罗非鱼为
0.78
和奥利
亚罗非鱼为
0.87 (Dinesh et al., 1996)
6
个鸡品种多
态率
84.30%
,各品种内遗传相似度范围分别为
0.798 1~0.868 5 (
刘娣
, 1999)
,而滇金丝猴的个体间
的遗传距离只有
0.052
,表明笼养滇金丝猴群体的
遗传多样性很低
(
兰宏等
, 1996)
。因此,黑颈长尾雉
的圈养种群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供试的
24
只黑颈长尾雉个体主要聚成三个群
体,第二个群体里又分为几个小类群,并有分散的
7
号个体,总体比较分散。说明濒危雉类繁育基地
内的黑颈长尾雉可能来自不同的地理种群,这与种
源来源的实际相符合,该种群的亲代来自广西的隆
林、西林和金钟山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的遗传变异
水平较高,有助于黑颈长尾雉的生存与延续。通过
对圈养黑颈长尾雉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可以评价黑
颈长尾雉种质资源的遗传学变化,为深入研究以及
制定和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3
材料和方法
3.1
材料
在广西自治区林业厅与广西师范大学生科院
濒危雉类繁育基地随机从
F
4
~F
9
子代的人工繁殖个
体中抽取
24
只黑颈长尾雉
(
Syrmaticus humiae
)
用于
实验分析。
3.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参照高盐法
(
汪永庆等
,
2001)
,取黑颈长尾雉的新生羽毛
2~3
(
马逸清和
李晓民
, 2002;
丁长青
, 2004)
。放入
1.5 mL
离心管
中,加入
400 μL DNA
提取缓冲液
(10 mmol/L Tris-HCl,
pH 8.0; 2 mmol/L EDTA, pH 8.0; 400 mmol/L NaCl;
1% SDS)
。将样品剪碎混匀后,加入
10 μL
的蛋白
K (20 g/L)
混匀,
55
消化
3~4 h (
20 min
颠倒混
)
。加入
10 μL RNase (10 g/L)
37
水浴
40~60 min
加入
300 μL 6 mol/LNaCl
,充分振荡混匀,
12 000 r/min
离心
30 min
,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轻轻
混匀,
-20
沉淀
1 h
12 000 r/min
离心
15 min
,弃
上清,加入
600 μL 70%
乙醇洗涤,
12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弃上清。加入
600 μL
无水乙醇,
12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弃上清,自然干燥后加入无菌超纯水
30 μL
溶解。
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紫外分光光
度计测定浓度,稀释至一定浓度,-
20
保存备用。
3.3 RAPD-PCR
扩增反应
用总体积为
25 μL
PCR
反应体系,其中灭菌
双蒸馏纯净水
12 μL
;含
2.5 μL 10×Buffer 2.5 μL
250 μmol/L dNTP 2.5 μL
1 mmol/L MgC1
2
2.5 μL
2.5U
Taq
2 μL
0.1 μmol/L
引物
1.5 μL
25 ng DNA
2 μL
PCR
反应条件是:预变性
(94 5 min)
;变性
(94 1 min)
;退火
(40 1 min)
,延伸
(72 1.5 min)
共循环
45
次;最后进一步延伸
(72 10 min)
1%
琼脂糖凝胶上对
PCR
扩增产物进行电泳
并染色,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进行观察并照相。
3.4
分子数据记录与分析
根据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对在相同的迁
移率上出现与未出现进行标记,出现的记为
“1”
,未
出现的记为
“0”
,由此生成
“0”
“1”
的原始矩阵
(Wang et al., 1997)
。并对每个引物扩增的总带数和
多态性带数进行统计。数据的聚类分析采用非加权
算术平均对数法
(UPMGA
)
,建立个体间的亲缘
关系树状图。用下列公式计算和分析黑颈长尾雉种
群的遗传多样性数值。
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
F
F=2Nxy/( Nx+Ny)
式中,
Nx
Ny
分别是个体
x
y
的扩增带数,
Nxy
是个体
Nx
Ny
的共有带数,遗传距离
d=1
-
F
(Lynch, 1990)
多态位点比例
P=
多态位点数/位点总数。
作者贡献
庾太林完成实验设计、论文统稿修改并参与实验;韩增
超参与实验全过程及论文初稿撰写;管清新、张良建及刘晓
辉协助实验及材料的采集。
5TH